学以致用助力校园防疫,为青岛黄海学院这两名学生点赞!
发布时间:2022-09-29 16:48 来源:青岛黄海学院 A+A-
-分享-

  “辅导员老师太辛苦了,我们学生每次做完核酸需要在群里打卡告知,老师们做统计费时费力,我和同学就想用所学知识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作一点贡献”。青岛黄海学院大数据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李新宇说。近期,他与同班同学康鲁杰利用课余时间开发了一款高效率、高精度的核酸检测信息统计系统。

  该系统可实时统计已做核酸和未做核酸学生的班级姓名信息,辅导员可随时批量导出未做核酸检测的学生信息,提醒其尽快完成检测,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检测的精准性。

  统计核酸结果远没有那么简单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多频次的核酸检测进入常态化。而青岛黄海学院此前使用的信息统计平台不能很好地做到统计数据实时导出,通常要在学生完成核酸检测后,过几个小时才能显示该生已做核酸。但这期间,学生核酸检测相关信息并不能批量导出,因此辅导员需要在系统中逐个点击学生的姓名查看具体信息,然后记录下来,再一一提醒未做核酸的学生去完成核酸检测。

  据了解,青岛黄海学院每位辅导员要负责二三百人的信息核对,不仅耗时耗力,还难以保证准确性。“如果遇到个别学生未及时做检测,而校内的核酸检测也已结束的情况,我们还要联系车辆把学生送到就近的24小时核酸检测点去完成检测,这确实耗费精力。”青岛黄海学院辅导员于云璋说。

  屡败屡战,系统初见雏形

  为提高效率,减轻辅导员老师的负担,提高学校防控数据的完整性、精准性和实时性,李新宇和康鲁杰便想着开发一款核酸检测统计系统。

  说干就干,李新宇和康鲁杰先设计出一个核酸检测信息统计网页,结果测试发现有可能给防疫志愿者增加工作量,之后他们又开发了人脸识别系统,经测试后又发现容易产生误差,且所需购买的设备价格较高,就又放弃了。

  怎样才能让设计省时省力、操作方便、投入少而准确度高?为实现这个目标,李新宇和康鲁杰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两人经常在宿舍讨论到很晚。第二天上完课以后,就又投入到程序开发中。对于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不断遇到的新挑战,两个人就到CSDN -专业开发者社区和B站去学习,走路、吃饭排队等碎片化时间也都利用起来,两个人完全沉浸在软件开发技术讲解和分享中。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两位同学终于开发出了初版“核酸检测统计系统”。

李新宇(左)、康鲁杰(右)  

  日渐完善,可以踏实睡觉啦

  在辅导员于云璋的鼓励和帮助之下,李新宇和康鲁杰不断完善程序功能,这款程序逐渐拥有了显示每个学院总人数、统计已检测、未检测和校外人员、检测人数时间波动等功能。

核酸检测信息统计系统界面

  通过统计系统,李新宇和康鲁杰所在的大数据学院率先实现了数据实时获取,极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当被问到成功开发程序的感想时,这两个“00后”大男孩有点羞涩又幽默地说:“很高兴能够给学校、辅导员老师还有同学们带来了一点小便利,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疫情防控工作作点贡献,我们觉得特别自豪!”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大数据学院教师周瑞涛说:“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核酸检测统计系统开发难度不算大,且仍有许多改进空间,但是对于这两名2021级的学生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系统开发涉及到前端设计、编程语言、数据库操作和后端框架等知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他们从疫情防控实际出发,做到了很多高年级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青岛黄海学院大数据学院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大数据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并为学生搭建各类学科竞赛平台,由学业导师全过程、多层次组织学生参加大赛,增强科技创新能动力。同时,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大数据学院还提出“平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微专业满足学生不同的专业需求。近两年,大数据学院学生参加比赛共荣获国家级奖励50多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20项,获省部级奖励460多项,其中一等奖49项、二等奖和三等奖420余项。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