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玉森)山东教育援疆已经走过21个年头。在兵团十二师,近几年,促进鲁疆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教育帮扶的长效机制,成了当地对口教育援疆团队每年工作中的“必做题”。如今,在两地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每年一次的访学夏令营齐鲁行、每周一节“互联网+同步课堂”等教育交流项目的全面落实,远隔四千公里的十二师和山东犹如架起了一座高效便捷的教育援疆“立交桥”,实现了两地教育文化资源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帮助改善了当地教育生态,夯实边疆教育基础。
“寻根访学”,连续三年种下两地教育交流“种子”
连续三年,跨越四千公里的友谊之旅;连续三年,遍访老区革命故地的红色之旅;连续三年,体验文化传承的寻根之旅;连续三年,访学结对的成长之旅……7月18日,第三批“援疆相伴齐鲁行 访学寻根共圆梦”夏令营访学的师生们结束了8天的山东行程返回乌鲁木齐。8天中,师生们走访了济南、临沂、日照、青岛、曲阜等地的文化圣地、革命旧址,与各地中小学师生亲切互动交流,聆听生动的爱国故事,在感受“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齐鲁文化同时,也留下了难忘的鲁疆友谊。
访学团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想让孩子们牢记自己的祖辈为新疆的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来自全国的支援又是多么重要。参加访学的孩子中,有1952年、1954年前进疆的山东军垦女兵后代,有“沙海老兵”后代,还有“支边青年”家庭中的中小学生和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均是四至九年级品学兼优、身体素质良好、组织纪律性强、有文艺特长的在校学生。他们祖辈为新疆建设付出了一生,许多人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机会回过山东。
对此, 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党委书记张成伟认为,鲁疆相隔万里,文化习俗相差甚远,但心灵相通、价值融通没有间隙。借助教育桥梁,开展意趣活动,增进彼此交流,实为有益之举。从不断派遣骨干教师对口援疆,到让兵团师生走进内地走进山东,可以说,两地间的教育交流帮扶已经真正架起了桥梁机制。
同样的,每一次访学团活动都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等单位高度重视,大家与十二师有关部门以及当地教育援疆人员一起专门调研制订访学活动路线。以今年的访学夏令营路线为例,师生们的行程覆盖了全省多个城市,大家参观山东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请“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老师讲述感人的革命故事;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师生身穿汉服、颂论语,向师长行揖礼,感恩师长教育;在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学习海洋知识,与海洋动物“亲密接触”,夜宿小丑鱼帐篷。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每走过一个城市都与当地学校师生进行联谊活动和学习交流,在感受“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齐鲁文化同时,增进民族团结、升华民族情感。
“这次夏令营不仅仅是开阔视野的一次旅行,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回去后我会在把这次的访学经历与同学们认真分享,在学习中奋发向上,学以致用。”西山农场学校开学将升入九年级的陈佳静表示。对于这些基本没到过内地的孩子们来说,正如这次访学活动的主题一样,既是一次文化之旅、红色之旅,也是一次寻根之旅。
每周一节,相隔四千里的孩子们同上“一堂课”
“孩子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上一节特别的课。请大家通过电子屏,向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同学们问好……”今年4月26日,在兵团十二师一〇四团中心小学,该校二年级的孩子们与远在四千公里外的结对友好学校青岛枣山小学的孩子们实现了“零距离”同步授课。两地师生通过网络连接同上一堂课,课堂上,两地的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新颖生动的教学过程让老师和学生们受益匪浅。这是十二师与山东青岛市开展网络教学合作的一个缩影。
就在这堂课的头一天,4月25日十二师召开的“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上,十二师高级中学、二二二团子女学校、头屯河农场学校等11所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对本校课题研究内容和“互联网同步课堂”开展情况等进行了汇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高等院校的10余名专家学者对汇报内容作出点评和指导,并现场和两地学校结为帮扶对子,为结对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教研工作进行定期指导。
据介绍, 近年来在对口支援机制下,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向新疆提供支持。去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兵团教育局与兵团十二师共同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开展《“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同时,青岛市11所学校伸出“橄榄枝”与十二师的11所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结为友好学校,组建课题组团队,搭建网络互通录播平台,开展网上远程同步课堂、互动教研、听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帮扶共建活动。
目前,两地所有结对学校均实现了连接开通远程网络同步课堂,通过每周一节的课堂直播、互动研讨等形式,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对于能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上课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这种上课方式,老师教得非常好,同学们也特别热情,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提起“互联网+同步课堂”,一〇四团中心小学学生刘子骁在课后兴奋地说。
在十二师教育局局长黄瑛看来,“通过‘互联网+同步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让优秀的老师在主课堂授课,其余教师在分课堂辅助教学,既打破了地域局限性,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同时,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可以加快十二师教师队伍成长,不断提升十二师教育教学质量。”
得益于援疆教师的不懈努力,许多美好愿景已在孩子们心中结出硕果。去年访学夏令营,首次来到山东的王旭阳同学兴奋异常。回去后,他在作文中写道: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课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我喜欢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球场上肆意飞奔;我喜欢在埋头苦读之后,和朋友放声高歌;青春的舞台上不光有书本和功课,还有阳光和欢乐。”
作者:周玉森
编辑:冀春鑫
7月29日-31日,全省高中校长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校长政策执行力和战略领导能 ...
为充分发挥阅读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