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高考志愿被篡改需堵上技术漏洞
发布时间:2019-07-19 09:17 来源:科技日报 A+A-
-分享-

日前,浙江天台县侦破了一起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案件。考生陈某担心自己成绩不好被人取笑,便利用3名同学身份证号码和志愿填报系统登录密码一致这一点,篡改了他们的高考志愿填报。天台警方已依法对陈某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无独有偶,河南中牟县也发现了一起篡改他人高考志愿事件,乔某因为琐事与同班同学刘某发生矛盾,恶意篡改了刘某的高考志愿。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都不是孩童之间的恶作剧。高考志愿关系考生前途命运,恶意篡改导致考生无法被中意的高校录取,影响的是个人乃至家庭的前途,危害极为严重。

  因为目前法律并没有就篡改高考志愿这一行为作出规定,只能以破坏信息系统罪来追究责任,很多时候考虑到作案者是学生,还从轻处理了。因此,违法成本低也被认为是导致篡改他人高考志愿频繁出现的原因。舆论普遍呼吁提高篡改他人志愿的违法成本以防止类似事件不断发生。这不无道理。

  面对层出不穷的篡改他人高考志愿事件,固然要在法律层面提高违法成本,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难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意识到这一行为的严重性也有必要。

  从最近发生的这两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事件性质恶劣,但是主观恶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或者因为担心被他人取笑,或者因为琐事报复,而且都发生在同窗之间。浙江天台的陈某交代,他篡改完同学的高考志愿后一直惶恐不安,曾登录系统想把张某3人的志愿改回来,但因过了截止日期而无法修改。对自身行为后果的无知,可见一斑。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篡改他人志愿的惩罚力度并不为过。但是对篡改者来说,他们也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他们很可能也是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学生,因为一时之过,马上就从校园进了牢房,这肯定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提高篡改他人志愿的难度。比如,现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原始密码与身份证号码统一,就存在很大的漏洞,给不法者提供了轻易篡改的机会。而如果改变密码与账号生成原理,消除这一漏洞,很多篡改他人志愿事件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了。此外,还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信息绑定、密码问题保护等技术手段,增强志愿报考系统的严密性。这对于维护高考填报秩序、保障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安全,维护考生权益都非常重要。当下,个人身份证、手机号等隐私信息泄露严重,如果真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漏洞进行大规模篡改,影响将极其恶劣,整个高招秩序都将被破坏。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