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暂停期末考试的通知,何以迅速“爆火”
发布时间:2023-01-05 15:2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桂玲 A+A-
-分享-

  “从2022年12月26日起,已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因病请假人数较多的学校,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教师在线进行答疑指导,原则上不再安排在线复习课;确有在线授课需求的,可提前录好课,推送给学生自学。”

  “各学段各年级本学期不再安排期末考试,学校可给学生提供一套期末自测题和参考答案,供学生线下自测,以便学生了解、分析本学期学习情况,为寒假安排复习、预习计划提供参考。”

  2022年12月26日,淄博市教育局发出的这份《关于做好期末教学工作的通知》,很快在家长圈以及全省各地教育系统中引发一连串的持续点赞:“讲科学,有人性,敢担当,敢作为。”“灵活机动,体现了人文关怀。”“点赞!一切为了孩子!”“不安排考试就是给家长和孩子减负!”……

  一份关于暂停线上复习课和期末考试的通知,何以迅速“爆火”?

  首先,这是“以变应变”的科学之策和“生命至上”的暖心之举。

  “当前,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同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并确立了新的工作重心。在这一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怎样才能“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淄博市教育局立足全市疫情实际情况,精准摸底,全面研判,从师生健康角度出发,果断按下了在线复习课以及期末考试的“暂停键”,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自主灵活的在线答疑指导方式,最大限度为师生“保健康”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近期,不少学生、家长、教师都开始次第出现新冠感冒症状。无论是从教师和学生双方身体上还是学生人数上都很难保证高质量上好在线复习课,教师推送适当的学习任务,改为学生自主学习,是比较客观人文的方式。另外,线上教学已持续较长时间,暂停期末测试,待开学后线下教学恢复后再进行测试,从时间上、学生心理上都是一个缓冲。”一名校长坦言,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无论是从各群体心理还是身体健康的角度,暂停期末考试都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也是倾听民声、顺应民意的暖心之举。

  其次,这是对考试意义的“行动诠释”和育人目标的“生动实践”。

  “很棒,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这是一名读者在通知下的留言,也集中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期待。笔者认为,这一留言的深层意义,在于让我们进一步追问: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拷问的正是决策者的教育情怀、视野、格局与智慧。无疑,当下的教育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意味着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淄博市教育局在非常时期暂停期末考试,是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坚守,是对“唯分数”之教育短视与功利的摒弃,也是对“以人为中心”之教育旗帜的高扬。

  毋庸置疑,疫情本身就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教育面临的每道选择题都是对“何为真教育,如何做真教育”的一次检验。淄博市教育局此次能够迅速反应并敢于打破以往期末教学工作安排的常规,选择了将师生健康放在首位,以暂停线上复习课和考试的方式生动诠释了考试的终极意义,传递出了最温暖的爱与善意,这种举措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发生,从来都是用爱去点燃爱,用心去温暖心的过程。可见,此举的意义在于暂停的是考试,呵护的是健康,释放的是温情,链接的是人心。

  据悉,继淄博之后,济宁、滨州、日照、聊城等地也立足疫情实际不再组织期末考试——新征程上,教育将去往何方?或许,这些“暂停键”下闪耀出的人性之光,正是从一个侧面回答这一问题的一次行动实践。(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张桂玲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