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时评
用激情和担当奋写高质量援疆答卷
发布时间:2023-03-30 14: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 于洪良 A+A-
-分享-

  2月22日晚9点,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候车大厅里,聊城大学援疆支教团与齐鲁师范学院援疆支教团的大学生相逢。激动之余,年轻人忘却跋涉之累,激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国》。高亢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候车厅内,各种视频一时间火遍了网络。网友纷纷点赞:“歌声嘹亮,这才是青春最好的模样!”“大学生实习真好!支教大学生,好样的!”

  这两个团队为了同一份使命,暂别校园,跨越山海,一路历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多次换乘,长途跋涉,在乌鲁木齐相遇。他们将在同一个目的地——新疆喀什麦盖提县支教半年。

  支教千里外,援疆有我在;同唱一首歌,共圆一个梦。

  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美,不到新疆不知祖国风情之浓郁。”这些初来乍到的支教大学生甫一踏上这片热土,便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飘扬的歌声。言为心声,歌以咏志。他们用歌声倾诉着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着为新疆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信念。

  据悉,2月22日晚,这两支队伍在短暂的相聚后,一起登上了从乌鲁木齐开往喀什的火车。途中,他们经历了小小的波折和考验。2月23日早晨8点,塔吉克斯坦突发地震,新疆地区受到影响,火车运行被迫中断,原本计划9点半到达喀什的火车,推迟了3个多小时,于下午1时左右抵达喀什站。在喀什火车站出站口,麦盖提县前来迎接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为聊城大学和齐鲁师院的支教团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在长达三天的旅程之后,他们的援疆支教故事已经在这个春天开启,答卷正在书写……

  据统计,同期抵达喀什实习支教的共有山东省6所高校的512名师生。6所高校支教团中,齐鲁师范学院、聊城大学对口麦盖提县,济宁学院、泰山学院对口英吉沙县,枣庄学院对口疏勒县,菏泽学院对口岳普湖县。在未来半年时间里,他们将充分发挥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助力边疆基础教育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新疆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年3月5日是第六十个“学雷锋纪念日”;1993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开展,今年正好30年;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3月5日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时光荏苒的半个多世纪里,尽管中国社会飞速发展,无数的人与事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化作沧海一粟,但雷锋作为中国青年的时代楷模却始终屹立不倒,雷锋精神跨越历史长河,永不褪色、历久弥坚,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在笔者看来,志愿精神是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永恒,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接力传承,因为有一批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无私奉献。援疆支教大学生的铿锵歌声里流淌的是“团结向上”的真挚情感,激扬的是“强国有我”的奋进力量。

  “鲁疆情缘万里牵,天山泰山根连根。”愿援疆支教的大学生把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的豪情化作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铭记“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辱使命,壮志在胸,把汗水挥洒在“大美新疆”,用智慧和担当书写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教育援疆”绚丽篇章。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愿这些可爱的大学生让《我和我的祖国》优美的旋律萦绕在援疆支教的每个日子里,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学雷锋见行动,在火热的生活中放飞青春,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 于洪良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