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持续树立“大思政观”,以“精准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妥善应对”为工作思路,聚焦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坚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为工作目标,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启动“心”引擎,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山东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形成“1+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出台《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山东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等,推动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心理育人机制。加快推进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进一步发挥“倾听小屋”育人作用。坚持动态研判,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坚持“周报告月排查,特殊时期日报告”制度,着力把握学生心理困扰表象背后的成长发展规律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思路。
凝聚“心”合力,在协同配合上下功夫
山东大学完善与建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队伍,发挥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教职工、成长导师、宿舍管理人员、心理委员与宿舍长、朋辈心理咨询员等九支队伍的作用。组织开展危机干预技能培训和案例研讨,不断提升九支队伍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水平,秉持“一个都不能少”原则,坚持动态危机干预联动机制,突显专业力量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尽全力、全方位守护学生安全。推进专职咨询师定期走访学院制度,加强沟通交流,确保心理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推进导师心理育人培训,分校区、分批次、分学科开展研究生导师心理技能培训6场,提升导师危机识别和自我照护的能力。助推辅导员心理技能提升,利用辅导员心理赋能中心,组织一校三地60余名辅导员参加心理辅导员技能培训;举办辅导员心理赋能活动6期,为辅导员“赋能”与“减压”。扎实推进朋辈心理支持工作,开设《朋辈心理辅导实务》选修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轻量心理咨询能力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开通校园朋辈心理倾听热线,依托五星社团学生心理协会举办第二届“同龄人”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海选,一校三地6000多名学生参与。
挖掘“心”潜力,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
学校贯通教学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针对大一学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团体选修课课程建设和授课,组织申报心理课程,其中暑期学校1门国际课程、7门精品课程,秋季学期10门通选课。丰富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一校三地组织申报心理系列讲座157场,心理沙龙和团辅42场,为学生提供专题心理讲座菜单。集中开展“珍爱生命•向阳生长”心理主题班会、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品牌活动评选、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典型案例评比、第二届“同龄人”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决赛等各种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体验。
保障“心”动力,在危机干预上下功夫
山东大学落实“N+1”心理排查帮扶模式,即心理专职教师对接若干学院与心理辅导员,及时排查、追踪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近况,根据实际情况,多支力量协同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专职咨询师“地毯式”走访对接学院,掌握重点关注学生最新状况,有序完成2022级新生普测筛查面谈并及时归档撰写新生心理普测报告。优化心理服务,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性。以“开学第一课”为重点,健全机制,优化设计,加强重点关注学生的关心帮助,开展心理摸排,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做到底数清,对危机库学生做到“一人一策”,分校区进行心理危机案例研讨,对部分疑难个案进行研判,提升学工队伍危机干预意识和技巧。丰富心理健康资源宣传,通过短信、邮箱一对一将心理资源精准推送给每一位学生,“山大心理”新媒体平台每日更新原创科普推文,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掌握心理调适技巧。
护航“心”活力,在实时预警上下功夫
与信息办合作,依托智慧学工系统,预警学生异常行为,准确发现学生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分析早研判早处理,开展精准化指导和精确化管理。形成危机干预的心理安全工作体系,率先建立院级重点关注学生追踪库,扩大关注学生范围,形成学生心理档案,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上线学生工作一体化管理系统,形成一个理念建设心理健康平台,两个层面构建心理育人框架,三个小组强化心理育人组织保障,四级网络完善心理育人体系的“1234”心理健康模块,覆盖心理咨询、心理普查、危机干预、心理培训及心理活动等功能,完成重点关注库学生的入库、出库及心理状况追踪月报,形成学生的心理档案,重点关注库直接读取心理咨询、心理普查和困难认定数据。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