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我和《山东教育报》的故事”
最美的相遇
遇见美丽
发布时间:2023-06-20 14:2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乐彪 A+A-
-分享-

最美的相遇

枣庄市教育局 胡乐彪

  人生总在不停地遇见。日与月的遇见,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帆与风的遇见,有了远方和未来;红与黄的遇见,勾勒出绚丽多彩的画卷。而我与您——《山东教育报》的遇见,如同寂寞遇见了喧嚣,冷清遇见了生机,点燃了我从事新闻写作的热情,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1994年,我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城区10余公里的枣庄市盲聋学校任教。特殊的学校,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学生,再加上位置偏僻,注定我的业余生活单调而乏味。

  与您(那时您叫《现代教育导报》)初次相遇,是在2000年初冬的一个午后。一缕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斜斜地照射在办公桌上,洒落成一片金黄。我无聊慵懒地靠在座椅上,突然,您闯进了我的视线:您静静地躺在同事的桌上,窗棂的疏影斑驳了您的容颜,显得那么平淡无奇,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又熠熠生辉。于是,我走近您,如获至宝般捧起您、翻阅您。天色已晚,我浑然不觉。从同事那里得知,您来自阅览室。于是,每周等待您的到来,便成了我最幸福的事情。或伴着一缕阳光,或点燃一盏明灯,我静默而坐,一张张地翻阅着,漫步在经典美文里,畅游在杏坛论丛里,翱翔在教改风景里,感受文字的温度,品味思想的魅力。有时,您让我醍醐灌顶,有时让我耳目一新,有时让我叹为观止,有时让我感同身受。在通信还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您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窗外的世界。

  从您身上,我了解了全国、全省的教育动态,知道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了别人的教育方法,懂得了杏坛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看到某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被报道后,我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特殊学校本是封闭的,学校师生不为人知,何尝不能将我校活动借您一报,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弱势群体?

  2000年10月29日,正值第十一届悉尼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中国残奥会运动员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电视的传播感染了我校的盲聋学生。他们自发地站在国旗下,用手语“唱”起了国歌。见状,我赶紧按下相机快门,冲洗出照片,并以《五星红旗飘残奥,无声世界唱国歌》为题,配上简短的图片说明,用正楷工工整整地誊写到方格稿纸上,装入信封,写上地址,贴上邮票,投入信筒。

  没想到,过了10多天,我竟然收到了《现代教育导报》编辑部寄来的一封信。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里面是一份2000年11月13日的报纸。会不会是我寄的新闻照片被采用了?激动之余,我小心翼翼地展开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一版到四版、从二版到三版,始终没有发现我的名字。失望之际,突然在中缝(后来得知,中缝是专门为投稿新手开辟的“处女地”)上发现了我的作品。尽管它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带给我莫大的鼓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不满足欣赏您,我想装饰您、充实您。万家灯火初上,夜未央,一盏灯、一间房,对影成双。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不是在“爬格子”,就是在奋力敲击键盘。只要学校有活动,我就给《山东教育报》投稿。虽然都是“火柴盒”“豆腐块”,但我心有所乐;虽然有时石沉大海,但我心之有向、行之有往。慢慢地,随着投稿次数的增多,作品刊发也由中缝逐渐地“升”到二版或其他版面。

  2004年,教育局从市直学校中选调宣传人员,要求上报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报刊刊发的新闻作品。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年间,被您采用的作品汇总起来竟然有了厚厚一沓。是您的厚爱,让我有幸被选中,开始了全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生涯。工作平台的扩大,新闻素材的增多,眼界视野的开阔,也让我的写作不仅仅拘囿在长、短消息上,而且尝试着向新闻摄影、通讯、评论领域涉足。

  蓦然回首,与您相识已有23年。

  23年间,从《山东教育报》到《现代教育导报》再到《山东教育报》,您的大名两经更迭,版面也由4个扩展到8个,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您,您自始至终见证着我的成长。这期间,粗略算起来已有1300余篇稿件变成铅字,跟着您来到省内外,传播着枣庄教育故事,展示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如今,在这个信息爆炸、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捧报默坐静读已然成为一种奢侈。我虽然整天忙于工作,但每一期款款而来的您我从不错过,就像多年的朋友,如约而至。此时,我只想好好地品读您,仿佛回味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唯愿余生,仍和您牵手走下去……


作者:胡乐彪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你也可以光芒四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向上的过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沮丧、会迷茫,但只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 ...

08-15 15:45《山东教育》(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