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初心使命”实践团响应教育部、团中央的号召,在今年暑期期间,开展“凉山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进入西部山区会理和西昌两地多所学校和乡村进行普通话推广和社会实践调研。
图为实践团走进会理市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推普工作
8月初,实践团先后在会理、西昌两地开展推普活动,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要目标人群,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发放、讲解普通话推广手册等方式进行推普活动。实践团在实践过程中,进入沿途的乡村和乡村学校进行推普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为期数天的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座谈等活动,摸排了当地普通话的普及情况、推普工作实际和各类服务对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妇女儿童讲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会理乡村通过问卷调查展开推普活动
语言是桥梁,也是致富工具
凉山是深度贫困地区和彝族聚居区,普通话普及程度低的问题是当地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也是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之一。
实践团针对当地学生普通话的普及和运用情况,积极推广“学会普通话,说话读书都不怕”的口号,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认同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团为当地推普工作提了三点建议:一是学校教育要规范使用汉字,教师授课用普通话、板书用规范字,引导学生说普通话,在作业、答卷中用规范字;二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推普措施,开展实用性强的普通话语言培训;三是利用好新闻媒体,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新闻媒体相融合,为当地人提供容易获得的学习材料。
实事求是,立足于现实助发展
实践团队立足会理红(石榴)、黄(烤烟)、黑(黑山羊)、绿(生态林果蔬)、蓝(乡村旅游)等产业特色,针对中老年村民、返乡青年及大学生、学龄前儿童三个重点群体,研究设计了包括生活场景、社交场景、劳作场景、求职场景和家校场景五个主题情境在内的普通话课程。
对于当地学生则是除了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及音节结构、拼读、拼写等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外,还增设经典诵读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普通话。经过几天的相处,有效地帮助当地孩子们提高了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深化了学普通话的意识。最后,他们都希望能够努力接受教育,走出山村,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到大山外面与更大的世界交流对话。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
作者:张靖怡 范兆祚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