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上关于“开放大学校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很多人期待可以再次自由徜徉于大学校园之中;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对开放校园踌躇满志,即将迈出打开校门的第一步。
“好的大学,没有围墙”,这个观点由来已久。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功能,这就决定了高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
一
过去的几年,由于特殊原因,各高校为了安全起见严把校门,不仅拦下了随意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就连校内师生的出入也要经过严格审批。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校园的安全,但也让“大学是封闭的”这一观念在“后疫情时代”的一些大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某高校门前树立的未开放提示牌| 图源:齐鲁壹点
最近一年多,在某社交平台上,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的话题帖子中,仍有逾六成网友投票反对开放。评论区中,许多大学生网友列举出种种不支持校园开放的理由,他们的看法大都出自自身现实问题的考量——担心东西丢失、担心教室和体育场等资源被占用,担心人身安全……
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们在出入校相对受限的情况下,却也获得了更多的安全保障。校园里少了社会人员,成分较为单一,学生们的安全警惕性大幅度降低,习惯于在午休或课间等时段将个人物品随意放在教室里,甚至有些学生连“离开宿舍必须落锁”这样的基本安全常识都忘记了。
每一种观念的形成与转变都需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相比之下,不少已大学毕业的网友直言不讳地指出,如今,大学生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高中化”和“过度管理”的结果。他们认为,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也使“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美好愿景逐渐成了空中楼阁。
二
然而,无论学生是否已经准备好,大学校园开放都已是大势所趋。
新年伊始,清华大学做出表率,“官宣”了《关于我校师生员工畅行北京大学校园的通知》,标志着清北两校的师生实现了畅行互通。而在网上备受关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不仅全面开放校园,还为游客总结了一份参观攻略,游客参观校园无需预约、不限名额。
在山东,变化也在悄悄发生着:山东财经大学早已向公众开放校园,市民刷身份证就可入校参观。山东管理学院不仅开放对外参观,还在学校官网上提供VR实景导览,市民进校前可预先在官网VR实景中参观,以防迷路。此外,济南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通线上预约校园参观。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送餐外卖员走出校园 | 图源:齐鲁壹点
当然,开放并非易事。推动校园开放的同时,学校不仅面临着管理成本的增加,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为确保有序开放,高校应向公众明确,校区中哪些区域是可供参观的,哪些区域是禁止进入的。比如说图书馆与宿舍,进出必须要刷校园卡,以确保学生在校园中学习与休息的权利不受侵犯。
另外,还需合理限制参观人数和车辆进入,防止人潮“一窝蜂”涌入校园,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以参考一些学校的做法,在节假日、周末及其他非集中授课时段进行开放。
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学校还需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给大学生拧紧安全这根弦,让他们在享受大学带来的自由、便捷的同时,懂得如何维护好自身安全与权利。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安装密码柜,引导学生养成妥善存放个人物品的习惯。
在制定校园开放方案的过程中,学校要多倾听各界的意见与诉求,以确保校园开放政策能够赢得理解与支持。
摄影:张金铭 | 图源:第五届山东省“最美校园”摄影大赛
三
高等教育本就属于社会资源,大学的开放,对于学生而言,利人利己,更多的是机遇:比如说,去临近的学校“蹭课”、听讲座甚至是“蹭食堂”都变得更加方便了,增加了校际的学术交流频次,开展跨校的社团活动也更为灵活高效,大大拓展了学生们的“朋友圈”。
另外,大学校园的逐步放开也向社会传递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入校参观的社会人士中,很有可能就潜藏着学生未来工作的企业雇主。他们在进入学校后,通过与大学生的接触,会对学校产生更加感性而深刻的认知,学生们也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更加注重自己在校园里的言行举止,展现良好的个人形象。
1月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指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权益。
这一锤定音,回应了近期社会各界对大学校门开放的呼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校园将重现昔日的人来人往。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作者:覃也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