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潍坊 > 正文
“体育之花”为何别样红——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闯出体教融合特色路子
发布时间:2024-02-19 14:3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周晶晶 罗从忠 A+A-
-分享-

  在2023年潍坊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皮划艇比赛中,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组建的16人队伍奋勇拼搏,屡创佳绩,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6枚、铜牌6枚,甲组奖牌榜、团体总分勇夺潍坊市第一,创造了诸城市参加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与诸城市体校于2020年组建皮划艇共建项目,开创了诸城市推广水上运动的先河。近年来,通过组建皮划艇社团、皮划艇校队,开设桨板普及课程,开发区学校累计培训学生80余名。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入选单位,诸城市构建起“1238”教育发展战略,让体美劳“奔跑”起来。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紧抓体育发展的政策机遇,创新实施体育教学小初衔接活动课程模式,探索体教融合新出路,推动建立家校共育新机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让“体育之花”尽情绽放。

  小初衔接,让体育热情更持久

  近日,诸城经济开发区舜德初中篮球场上传来了阵阵喝彩声,喝彩声来自开发区小学六年级和舜德初中七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一节篮球社团课。急停、转身、运球、投篮……首次见面的学弟、学长互相切磋,展现所学篮球技术的“十八般武艺”。

  诸城经济开发区学校近年来立足衔接,打通学段壁垒,开展小初衔接送课社团活动。鼓励初中和小学建立跨学校的优秀体育学生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共享体育教师和训练场地等资源,推动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这不仅可以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而且能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整体体育水平。目前,开发区小学和舜德初中共同开发小初衔接体育课程,开展球类技能课堂学习,合作组建球类社团,以期实现球类项目的重点突破。

  开发区舜德初中教研组组长周才伟在学段衔接足球课上创设各种情景教学,利用小初学生的互动环节,带领学生深刻了解初中阶段体育学科的练习模式。“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一项专业体育运动技能,到初中继续加以巩固和练习。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而且为各种体育赛事储备了一批又一批的体育人才。”开发区小学体育教师杜伟说。

  体教融合,让技能与文化交融并进

  在2023年11月底结束的诸城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上,诸城经济开发区诸冯学校的篮球健儿们力战“群英”,首次冲入决赛。“学校为大力支持体育的发展,推广校园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将小初衔接的培养成果发挥到最大,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一样没落下。”带队教师徐克强说。

  诸冯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训练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注重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在体育课程中引入文化元素,如历史文化背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等,以增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文化课程中引入体育元素,如体育科学、运动生理学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技能和锻炼方法。

  “把体育与文化结合起来,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诸冯学校校长王淑利介绍,在体育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但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与体育知识掌握情况,而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方式多元化。

  家校合育,共筑体育合力

  2023年12月14日,正值舜德初中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深入体验体育课堂,与体育教师深入交流探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了足球、跳绳、跑步等基本体育技能,家长目睹了孩子的精彩表现,纷纷表示惊喜和赞赏。“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孩子在学校体育课所学内容和成果,像回到了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体育课。”一名家长表示。

  “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体育教学和教师的付出。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加深对体育教师的了解和支持。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让体育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周才伟补充道。

作者:周晶晶 罗从忠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聚焦“幼有优育”目标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高密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 ...

08-04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潍坊市坊子区:解锁立德树人的“全环境密码”

近年来,该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线,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大育人场域,构建起“党建引领铸魂、多维协同聚力、数字赋能 ...

08-18 11:2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潍坊市中小学开学时间确定!

转眼间,已经来到8月下旬家里的“小神兽”什么时候开学?一起来看看潍坊中小学生的秋季学期开学时间吧!

08-20 14:24潍坊教育发布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