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科学历+技能证书”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标配”,本科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学习技能的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一
本科生“回炉”读职校,可以看作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从务实的角度来说,读职校,学技术,找到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比上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显然更理性。
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这种做法,我们应当予以尊重。
图源:摄图网
况且,当下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仍有待提高,广大家长面对普职分流存在巨大的教育焦虑。在这种情形下,有的本科生选择“回炉”读职校,反映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客观上有助于降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家长对普职分流的焦虑。
不过,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回炉”读职校,我们不能简单视之为一种正常现象,这种选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本科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毕业之后无用武之地,客观上造成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科生“回炉”读职校,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匹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二
毋庸置疑,从目前社会整体价值取向来说,上大学、读本科,仍然是广大家长、考生的第一选择。
但残酷的现实却是,有一部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职场竞争力不够,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是找到的工作收入低于预期。
这种就业现实,倒逼一些本科毕业生为了找到合适或者收入更高的工作,不得不选择“回炉”读职校,掌握一门技术,弥补自身技能短板,提高职场竞争力。
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智造业大国升级的过程中,社会对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巨大,高级技工人才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就反过来提醒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适应市场需求。
图源:第五届山东省“最美校园”摄影大赛 /摄影:李娜
三
一方面,推动符合条件的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增设一批职业技术大学,让本科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学到实践技能,真正“能文能武”。
另一方面,发挥考核的作用,使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和市场需求,培养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毕业生。
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补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引导高中毕业生结合个人实际需求,更科学、更理性地填报院校、选择专业,避免走上本科毕业后“回炉”读职校的“弯路”。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何勇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