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把课堂搬到青岛港码头打造“场景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3-31 08:53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作者:王乐昌 A+A-
-分享-

  日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满载货物的巨轮缓缓停靠在无人值守的码头;码头上,自动化桥吊巍然屹立,自动导引车往来穿梭,自动化轨道吊快速运转,重达数十吨的集装箱被轻巧抓起、精准堆码。现场,一群年轻人纷纷高高举起手机记录着这一震撼的场景。他们是由70多名青岛科技大学师生代表组成的“大思政课”实践团。他们来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科技创新基地开展“场景大思政课”,现场感受青岛港践行科技自立自强,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世界港航业贡献全新“中国方案”的实践担当。

  “第一次目睹如此壮观的智能化、自动化国产大型码头……场景式实践教学让我感到整堂课非常有亲和力、感召力,坚定了我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决心。”新疆籍大二学生阿卜杜赛米·萨力激动地说。传媒学院大二学生谭凤婷用“热血沸腾”来描摹现场看到的壮观景象,“实地参观、体验国际化港口是非常奇妙的体验,加深了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大思政课”实践团领队、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洪坤说:“‘场景大思政课’上,学生亲身感受前沿科技的脉搏,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科技创新基地结对共建,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育人场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与现场教学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说:“场景教学把思政课的教学现场搬到了现代化全自动码头,搬到了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生动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坚韧奋斗与无私奉献,使‘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触达人心,真切体现了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张洪坤告诉记者,带领学生走到港口码头、科研一线、革命老区、田间地头等,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成长过程中,助力学生树立报国志向,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场景大思政课”的初衷。

  据了解,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余个,派出实践团队3000余支,开展“场景大思政课”累计覆盖师生10万余人次。

作者:王乐昌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