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季到来,别被“包录取”忽悠了
发布时间:2024-05-07 14:31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马晓晴 A+A-
-分享-

  2024年春,各高校考研录取结果陆续公布。对于考生而言,有顺利通过的,也有成绩不理想的。这个时候,一些不甘心的考生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妄图通过非正常途径“上岸”,这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日前,上海破获两起入学诈骗案件,80多个家庭中招,被骗逾680万元。其中,一名受骗的大学生小陈报案称,他曾在2022年备战考研时,通过社交平台结识了自称能包办“保研”的吴某某。吴某某声称,只需花钱就可以通过“关系”先让小陈入学某高校,之后再调剂到复他心仪的名校,并展示了他所谓的“成功案例”。

  面对名校诱惑,小陈信以为真,当即支付了20万元“手续费”。然而,直到2024年,小陈仍未查询到自己的学籍,而吴某某也失联了。无奈之下,小陈选择报警。最终,犯罪嫌疑人吴某某和周某某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成功抓获。

  此类诈骗案件并非孤例。实际上,每年的招生季节,总有一些考生和家长陷入“包录取”“包上名校”“包专升本”等各种骗局。甚至,还有的机构打起灰色擦边球,打着正规大学的幌子招生,导致许多考生上当受骗。

  无论是研究生录取、高考录取,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入学,当前这一时期都是不法分子的“狩猎期”,也是部分学生及家长最容易上当的时期。

  为了规范招生秩序,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要求全面排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和公民同招入学政策、规定、程序、办法,增强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透明度,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肃查处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的收费行为。

  同时,各地的公安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了防诈骗宣传力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切勿轻信虚假信息。比如,山东省在每年的高考新闻发布会中都会重点强调谨防招生录取诈骗,呼吁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多方求证信息真伪。

  此外,另一种现象也应引起重视,那就是考生被某些学校误导。这种情况中、高考时有发生。一些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学校,由于招生困难,常常会在招生宣传中对学生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比如,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大企业获得高薪工作、每学期可获得高额奖学金、中职三年后可直升大专、大专毕业直接专升本等等。

  夸大其词的宣传导致一些学生被误导进,然而入学后他们却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承诺大相径庭,这种差距常使学生感到受骗。尽管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少数学校,但它对各个教育阶段的学校整体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特别需要擦亮双眼。

  杜绝招生入学骗局并非易事,实际上,这背后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花钱上好学校”的侥幸心理在作祟。对此,有专家建议,应当加强欺诈行为的查处和法律制裁力度,加强相关信息的宣传,普及学制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以做到招考信息获取渠道的全覆盖。

  对于考生及家长来说,为避免落入圈套,首先要警惕虚假招生信息,注意识别招生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避免轻信非官方或未经证实的信息。凡是以“内部名额”“特殊渠道”等名义和“保过班”“包录取”为承诺的,往往是不切实际的,甚至可能涉及违法行为。

  其次是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及家庭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骗取钱财。

  此外,要理性看待各种招生宣传,不盲目相信招生广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尤其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就业率等。

  2024年夏季高考的序幕即将拉开。按照惯例,高考成绩会在6月底发布,随后开始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考生和家长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避免陷入招生诈骗陷阱。同时,要积极了解招生政策和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或专业,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马晓晴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