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幼小衔接“卷”错方向
发布时间:2024-09-25 14:14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李莹莹 A+A-
-分享-

  幼小衔接抢跑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每每提起,仍让很多家长头疼。每学期初,一群准小学生家长便陷入是否报班的“灵魂拷问”。一些培训机构更是趁机煽风点火,焦虑情绪从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就开始蔓延。家长们左右为难:让孩子“抢跑”还是“裸奔”?

  面对幼小衔接,家长何去何从?学校又该如何给家长指引迷航,帮孩子顺利过渡?

幼升小,不“抢跑”就会落后吗?

  “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不上幼小衔接班,孩子跟不上怎么办?”……

  一升入大班,家长们便纷纷涌入各种育儿群,讨论幼小衔接。一番唇枪舌剑后,好方法没找到多少,焦虑却更加多了起来。一些人心里产生了起跑线恐慌,“孩子幼升小,不抢跑就真会落后吗”?

  网络上,家长们的留言更是道出了现实的无奈。

  有的感叹,身边的好多孩子都已经学完拼音了,自己孩子不学岂不是落后了;有的吐槽,孩子上大班以来,手机被幼小衔接的广告短信和传单轰炸得不堪其扰;有的反映,朋友圈里很多晒衔接课成果的分享,搞得十分焦虑。

  网友不禁感叹:这哪里是分享,简直是赤裸裸的“焦虑传递”!

  家长们的心态如此,背后的机构商战更是愈“卷”愈烈。曾几何时,幼小衔接还是大班下半学年的“专属福利”。如今,为了争夺生源,一些机构竟将幼小衔接的战线提前到了中班升大班的暑假,甚至中班下半学年就迫不及待地开启了衔接课程。课程内容五花八门,从书写准备到拼音、汉字认读,无所不包,抢跑之路越走越远。

  与之相应,五花八门的培训让家长目不暇接,许多幼小衔接营销口号刺激着家长的神经。这些都让家长有了紧迫感。

  同时,家长“不甘落后”和“关心孩子”的心理更加重了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的压力。

不当的“幼小衔接”或许适得其反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这一过程对孩子而言十分复杂,家长的担忧不难理解,做出一定准备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焦虑情绪驱动下一味让孩子抢跑,如此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

  因为,过早给孩子灌输小学知识,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可能导致厌学、惧学、不会学;同时,还会让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水平产生误判,以为学生起点参差不齐,让国家倡导的“零起点教学”难以实施。

  另外,许多老师根本不清楚幼小衔接的界定,没有搞懂到底衔接什么,而是填鸭式地一股脑给儿童灌输小学阶段的知识,让幼小衔接变得不伦不类。由此,缺少专业知识和师资力量,让“衔接”二字流于形式。

  事实上,许多教育专家都认可小学阶段的“三年级拐点”。学习思维习惯不好的孩子,上三、四年级时成绩会下降;坚持“零基础入学”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会逐渐轻松自如。由此可以看出,若幼小衔接只是提前灌入小学内容,恐怕会适得其反。

“幼小衔接”更需要的是什么?

  做好幼小衔接,不是为了跟风“卷”,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这就需要:

  强有力地引导。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附属文件明确了幼小衔接所需的关键素质,以及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途径和方法。

  此后,与其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文件在各省接连出台。比如,山东省就出台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对幼小衔接做出专门规定;同时,还开展了山东省幼儿园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工作,为幼小协同合作机制打造样板。

  做有准备的学校。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发力。幼儿园要开展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小学也要主动联系幼儿园开展双向活动。

  以潍坊市寒亭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为例,幼儿园将四季主题融入阅读中,结合当地年画、风筝等文化资源,构建幼小衔接绘本资源库。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时间管理、小学生活、培养良好习惯等有了认识和了解。

  淄博博兴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和博兴县第四小学共同开展大班幼儿“零距离”参观和体验小学的活动课程

  学校与家长统一认知。破除“幼小衔接”的无效内卷,最根本的还是让家长吃上“不抢跑也能学得好”的定心丸。

  像寿光市圣蕾幼儿园为家长开设的“家长课程”活动,除了家长约谈、进园观摩等常规活动外,还让家长和孩子同上一堂课,邀请升入一年级学生家长来园现身说法。

  由此,家长消除了焦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明白了“抢跑完全没必要”,也了解了孩子需要具备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小衔接需要的是按照教育规律推进,科学有效地做好学段衔接,切莫让幼小衔接“卷”错方向。

作者:李莹莹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