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一把火——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非遗文化进校园”展演侧记
发布时间:2024-12-17 10:1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孙晋之 侯鑫宇 A+A-
-分享-

学生学习制作糖画

舞龙表演

皮影戏表演

  看舞狮欢腾跳跃,玩皮影活泼灵动,捏泥人栩栩如生,活字印刷再现千年传承……12月4日,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举行“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展演。这是该校师生每周三下午固定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全校60多个学生社团让师生感受着、热爱着非遗传统文化。

  走进学校三楼4间非遗传承社团教室和展演大厅,一系列异彩纷呈的非遗表演轮番上演,让人目不暇接。一段鲁南狮舞瞬间点燃现场气氛,每个跳跃翻滚都展现出非遗之“动”;一曲柳琴戏选段悠扬深情,每个旋律都在展现非遗之“韵”;一段评书表演引人入胜,家国情怀慷慨激昂,传递出非遗之“声”;一段变脸表演以神秘莫测的变化赢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展现了非遗之“奇”。

  除非遗表演外,每个社团还开展了多项非遗体验和现场制作活动。织布机嗡嗡作响,提线木偶形神兼备,糖画制作转眼即成,甲骨文刻印彰显传承……每个社团都让人惊喜地发现: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投入,作品让人爱不释手。

  学校八年级(4)班学生何玲珑表示:“我参加了‘非遗文化进校园’学习社团,在这里学到的知识都是课本里学不到的,也了解到许多平时不知道的非遗知识。”

  学校社团指导教师说:“‘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生接触并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学生在展演中发出的阵阵欢呼声与热烈掌声,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传统文化所怀有的深厚热爱。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

  学校校长邵锐说:“‘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多种渠道了解非遗的具体内涵和内容,在学生心中种下了非遗的种子。他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来成为传承非遗、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一分子。”

  地处圣贤荀况故里的荀子学校,近年来以传承发展荀子文化为己任,以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结合本土非遗文化资源,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地生根。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非遗文化项目培训。全体非遗社团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习非遗项目。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非遗文化项目培训,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固定每周三下午邀请两位非遗传承人对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学校配备了非遗社团教室和器材室,同时订阅、购买相关书籍,为教师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保障。教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在本人及小组成员所带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再次反思评价,形成“校本文化——非遗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门非遗课程,实践操作,总结经验,不断探究,完善操作过程。定期组织非遗文化艺术展览表演活动,传承推广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因为热爱,所以蓬勃。从最初的试点推动到如今的如火如荼;从最初的学校内部展演到如今成为枣庄市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荀子学校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展示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火热魅力。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成就精彩人生的征途上,他们在努力,再努力!

学生学习制作糖葫芦

学生学习制作刺绣作品

教师指导学生“跑毛驴”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跑毛驴”训练

作者:孙晋之 侯鑫宇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