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强师入“海”来 强教上层楼
发布时间:2025-01-19 11:19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刘艳杰 孔凡亮 A+A-
-分享-

  “截至目前,包振民院士团队已培育了8个扇贝新品种,累计推广养殖1000余万亩,曾经的珍贵海鲜变成了大众菜品……”

  走进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史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国物理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赫崇本、海洋药物学家管华诗、中国“蓝色种业”带头人包振民等一位位“大先生”勇立潮头、谋海济国的事迹令人心生敬仰。海大教师们以他们为榜样,扎根海大这片沃土,立德树人、勇攀高峰。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强教必先强师’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引育一流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世界重要的海洋人才中心,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贡献海大力量。”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说。

  引才育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如何吸引人才入“海”?中国海洋大学建立了由“筑峰”“繁荣”“名师”“青年英才”等构成的系统、完备的人才工程体系,并构建了“学科导向、一院一策”的人才引育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学院主体、部门协同”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青年人才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中国海洋大学通过“青年英才工程”“海外英才培育计划”等选拔培养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2024年5月,2023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揭晓,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李孜晔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在新近纪全球大洋有机碳埋藏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入选。“海大拥有全方位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政策体系,让我对未来的探索没有后顾之忧,充满信心。”李孜晔说。

  坚持“引育留用”并举,中国海洋大学构建了“学科—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海大有特别好的人才引育体系,正是在该体系的支持培育下,我和团队成员以及我所在学科的教师们不断成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在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如是说。

  改革创新,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

  “大学最后悔的事是直到大三才选你的课。”一名毕业生在给中国海洋大学思政课教师王付欣的毕业留言中写道。从教15年来,王付欣始终以一种激情澎湃的状态站在讲台上,把不少人印象中“枯燥、单调、说教”的思政课讲成了“金课”、抢手课。他主讲的思政课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首批学校思政课“金课”、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等多项荣誉。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单独设立教学业绩突出型教授和副教授岗位,更加注重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不再把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2020年,学校实施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2023年,王付欣凭借出色的教学业绩成功晋升教授。

  评价是引导教师发展的指挥棒。如何让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中国海洋大学深化职称评审改革,设立绿色通道,对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可不受论文和项目数量限制,不受年限限制破格晋升。

  “未来,海大将进一步深化职称评审改革,鼓励‘坐得住’的基础研究,‘等得起’的长期研究,把教师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事业吸引人才、待遇稳定人才、感情留住人才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说。

作者:刘艳杰 孔凡亮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