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教师故事,弘扬中国教师文化 ——中国教师博物馆首展巡礼
发布时间:2019-08-20 13:59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2月刊作者:王华 A+A-
-分享-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视察讲话时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国的教育历史和教师文化同样源远流长。研究证实,我国有文字和实物证实的学校教育活动已有4000年的历史。鉴于此,收集和陈列教育教师文物,展示教师事业发展历史,弘扬师道精神和尊师重教传统,繁荣中国教师文化,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

  由曲阜师范大学建设的中国教师博物馆将全新亮相曲阜师范大学校园新区。这是国内首座以教师为主题的现代化公益性专题类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将以远古时期以来的教育发展为主线,以历代教育遗存为基本展品,通过对有关文物史料、文化珍藏、实物档案等的抢救性保护和复原,系统梳理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教师发展史,珍藏民族文化记忆,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曲阜是中国教育的发源地。2500年前,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在曲阜设坛讲学,开教化风气之先。作为孔子家乡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将“文化立校”确立为建设孔子家乡百年学府的重要战略。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是历史赋予孔子家乡大学的光荣使命。通过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为民族留存永恒的文化记忆,为教育珍藏宝贵的历史遗产,为教师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2018年10月26日,在曲阜师范大学老图书馆里,中国教师博物馆举办了规划展暨首批文物展。3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里,汇集、展示了1000余件教育教师文化珍品,为广大观览者奉献了一场承载着历史厚度、人文深度、时代温度的精神盛宴。

  走进展馆,迎面上方是一面仿自孔庙的“斯文在兹”匾额,传达“传承斯文、褒扬斯文”的办馆主旨。博物馆内展出教师各个时期的文献、图片、模型、雕塑等物品,穿梭在其中的嘉宾,面对充满历史气息的展品,时而驻足,屏息观看,若有所思。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作为中国教师的鼻祖和楷模,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都有深刻论述,这些论述穿越时空而万世不朽,所以被尊为万世师表。今天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一代一代人还是要回到孔子这里寻找智慧。

  展厅中央是一尊有300年历史的大型孔子陶瓷立像,高度和历史上记载的孔子身高相等,是由圣地孔子文化收藏学会捐赠,眉目传神,栩栩如生。这里还陈列了体现孔子事迹的相关文物,如万世师表木雕版——孔府孔子行教像。此套雕版原来一共有8版16幅,收藏地为曲阜孔府(孔庙内),“文革”时被销毁了8幅,中国教师博物馆收藏的这两版4幅是在孔府管家高氏手中收存的。此版新中国成立后未再对外展出。

  从先秦到今天,我们把教师发展史总结为12个阶段,每个历史时期分别推荐了代表性名师,以此呈现历史长河中的教师角色、地位之演变。

  夏商周时期,教师萌芽,以官为师,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帝师——伊尹。孔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办私学的教师,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两宋是教师发展的鼎盛时期。朱熹,儒学集大成者,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圣人。民国时期的蔡元培倡导新颖的教学模式,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这里展示了第一篇教师立的学生守则《弟子职》。

  建成后的中国教师博物馆,有一个基本陈列,那就是《中国教师发展历程》,从孔夫子到新时代人民教师,系统展示将近3000年的中国教师文化。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蒋南翔说:“教育的三大条件是教师、教材、教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重要载体就是教材。我们完整梳理出了历代不同的教材,以此呈现教育政策、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限于空间,此次展示的有:《四书章句集注》是两汉时期科举的必读书;《历代史略》成书于清末,最早的历史教材;《笔算数学》成书于光绪年间,最早的数学教材,首次引入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除符号;《最新国文教科书》是近代教科书的发端,蔡元培参与编纂,是第一套完整意义的教材。

  中国教师博物馆首展,把教具划分为六大类,试图呈现每一类的演变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用于乘法计算;算盘则起源于东汉末年。我们这里还存有“中国第一代计算机”。教鞭——由“古代木质教鞭”发展到今天的“电子互动教鞭”,也就是激光笔。

  这里有世界最早教学模型“宋天圣针灸铜人”,由宋朝的一位针灸大家耗时3年打造,是用于学习针灸的一种工具;有古代教书先生的教具——点读,古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教师在批改时就用“点读”点出标点符号;有古今各种书写工具、文房四宝、自动批阅仪;有呼尺、戒尺等教师惩戒学生的工具。

  中国教师博物馆以“一名师一展堂,一展堂一精神”为展示理念,为名师立师尊,述师说,传师德。

  叶圣陶先生被誉为我国语文教育史的一代宗师。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第一本童话故事《稻草人》;作为出版家,他主编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教材;作为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叶圣陶先生不仅受到学生的尊敬,更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尊重,于是乎有了这一本《叶圣陶答教师的一百封信》。

  陶行知先生,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倾尽所有普及平民教育,“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被赞誉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首展中有陶行知先生辞去教授职位后在乡村创立第一所幼稚园时的珍贵照片。

  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是民族魂,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从1909年到1927年,18年的时间里,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任过教师。18年的教师生涯占据了生命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一生都在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展柜里摆放的,是鲁迅先生的手稿。

  中国教师博物馆当代部分,展示了两位“最美教师”的杰出代表。这里陈列着“时代楷模”黄大年老师的实物:他的笔记本、文稿,实验室用品,还有“最美教师黄大年”奖杯;陈列着“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教授的老花镜、手稿、放大镜、专著等等物品,都在述说着那些教书育人的故事,他“为学术立说”的赤胆、“为党史立命”的赤诚、“为学生立标”的热忱深深影响着当今的青年人。

  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讲话”中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教师博物馆将以“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为办馆理念,以保护、管理和发展教师文化遗产为基础,以激励和实现知识的创造、分享、传播为中心任务,以服务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为主导,以坚持中国博物馆自身特色为动力,加快中国教师博物馆文物征集和各项建设。

  (作者简介:王华,中国教师博物馆馆长,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王华

编辑: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