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该几点放学?不只是时间问题
发布时间:2025-04-24 09:23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公众号作者:李莹莹 A+A-
-分享-

  小学生到底几点放学合适?学校和家长同样纠结。

  最近,“家长建议小学延时至6点半放学”的话题引起热议,起因是有深圳市民给媒体留言,小学放学时间过早,不方便职工家长接送及看护,建议延时至18:30放学。对此,当地教育局回复: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至18:00,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时放学的由学校予以妥善安排。

  一次普通的留言和回复,却让很多家长和网友不淡定了。一时间,到底“早放学好还是晚放学好”,网上争论不休。

  如今,小学“接送孩子上放学”成为很多家庭的常态,孩子放学时间不只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更关系到这些家庭的日常生活安排。家长们有着各自的苦衷。

  认为学校放学时间需要调整的家长,很多是因为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匹配。比如,双职工家庭普遍下班时间在5-6点,若孩子4点左右放学,接送难题不可避免。有些家长的工作时间不稳定,像加班、轮班等等,很难适应固定的放学时间,便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放学安排。

  从教育观念上看,对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同期望也是造成家长在放学时间上意见不一的另一个原因。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多学习一会儿,认为放学时间晚可以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另一些家长想给孩子更多个人空间,希望能早点放学,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兴趣班或体育锻炼,培养综合素养。

  此外,导致放学时间上产生分歧的原因还有家庭结构和经济情况的不同。有的家庭老人帮忙照顾孩子,即使放学时间早也能妥善安排;而有的家庭则完全依靠家长接送和照顾,对放学时间更为敏感。

  现在很多小学周边都有托管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容易承担托管班或兴趣班的费用,对放学时间安排自然没有过多要求;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则希望学校能提供更灵活的放学安排。

  每到这时候,放学时间的矛盾也就在所难免。

  家长有自己的困难,学校的顾虑同样不少。因为学校就像个大家庭,得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如果放学太早,老师可能因为课时较少而来不及把当天的知识讲完,孩子们也没时间消化。况且,孩子们过早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也很重要。若是没人看护,容易给养成不良习惯以可乘之机。但如果放学太晚,孩子们第二天学习的状态就有可能受影响。

  在这场博弈中,最不该忽视的是孩子的意愿。有些孩子喜欢在学校多待一会儿,和同学们一起做作业、玩游戏,觉得这样更开心。有些孩子会抱怨:“只想早点回家休息,做自己喜欢的事。”

  小学生放学时间如何安排才合理?这个问题并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各地区和学校纷纷展开实践探索,试图找到破局之钥。

  例如,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滨小学开展“社会服务进校园”,每学期邀请近百位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借助社会公益力量,实现全校800余名学子课后托管零收费,帮家长从时间、经济等方面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样的“官方带娃”博得了家长们的满意。

  又如,胶州市采取“1+X”即“基础性托管+拓展性托管”的新模式,在弹性化开展分层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极大缓解了上班族家长担忧的问题,实现接送学生与上下班的“无缝衔接”。

  再如,潍坊市坚持政校社多元参与,构建起集校内看管、社区看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延时服务体系,依托城市少年宫、乡村少年宫、社区“四点半学校”等平台,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推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小学放学时间的安排,说到底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学校、老师、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总能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

  毕竟,时间再紧,也不能挤掉孩子的笑脸;压力再大,也不能压垮老师的热情。在这场“时间拉锯”里,不必在“延迟放学”“过早放学”上过度消耗,而需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同编织一张“教育守护网”,既解家长之忧,亦减学生、教师之负。

作者:李莹莹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深度挖潜为毕业生就业护航

近期,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了多项就业政策创新,如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由企业拓展到社会组织, ...

07-09 11:16中国教育报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而是人生崭新篇章的“片头曲”。

07-09 16:35“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大学宿舍,如何安放个性与集体?

宿舍关系的真谛,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学会在差异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07-09 16:29“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