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枣庄 > 正文
滕州:科学社团点亮青少年创新梦想
发布时间:2025-05-15 14:48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王洪波、宋萍 A+A-
-分享-

  智能书柜精准推送知识、智能盲人拐杖搭载避障系统、废旧水塔变身航天发射器…… 在 2025 年滕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268 件涵盖多学科领域的科创作品集中亮相,从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到资源循环利用装置,每件作品都凝结着小创作者们的奇思妙想与实践智慧,生动展现着滕州科技教育的丰硕成果。近年来,该市以 “善教善创” 为核心理念,通过政策护航、资源活化、课程创新三重路径,构建起覆盖全市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生态体系,让300多个科学社团成为全市26万名青少年追逐科学梦想的 “孵化器”,在第 38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山东赛区)中斩获 12 项省级奖项,北辛中学通盛路校区作品荣膺初中组一等奖; 在第五届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中,市英才学校1人荣获一等奖,2人荣获优胜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市文化路实验小学10人荣获一等奖。

  政策领航:构建全维度保障体系

  在北辛中学学院路校区的 “未来梦想秀” 活动现场,七年级(三)班学生李雨桐捧着自己设计的 “智能医疗急救手环” 兴奋地说:“我的梦想是成为医疗工程师,让科技守护生命。” 这样的科创热情,源于滕州构建的 “政策 + 师资 + 资源” 三维保障网。

  该市将科学教育纳入教育发展 “十四五”规划,建立 “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协同” 推进机制:刚性落实 “一校一馆、一班一社” 建设标准,每所学校配备至少 1 名科学辅导员,仅2024年就投入693.7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更新与师资培训;创新 “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和科学辅导员” 制度,充分调动并选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企业以及本校内部具备扎实科学教育知识背景或娴熟科学教育管理技巧的校领导等,担任科学副校长,成立领导小组,形成 “学科教师 + 行业专家” 的双师指导模式,让航天育种、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走进课堂。

  依托全市科学骨干教师团队创办“滕州科学”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累计上传科学教育微课资源200多节,累计关注人数29601人。汇聚资源,共享研究成果,让偏远地区学生也能触摸科学温度,探索出 “云端共研” 的教育均衡新路径。

  变废为宝:激活低成本创新动能

  在龙阳镇上司堂小学的乡村科技馆,废弃水塔改造的 “气压火箭发射台” 正在进行模拟升空实验,老旧手扶拖拉机改装的 “空气动力炮” 吸引着孩子们排队体验。科学辅导员王利带领团队用 3 个月时间,将闲置教室打造成容纳 18 件互动展品的创新空间,累计接待周边学校 3.2 万名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我们相信,创意不分材料贵贱,关键是点燃探索的火花。” 王利指着用三轮车零件组装的 “直升机模型” 介绍道,这些 “土味科创” 作品不仅让废旧资源重获新生,更让农村孩子真切感受到 “科学就在身边”。

  这种 “低成本、高效能” 的创新理念在滕州各校落地生根:刁沙土小学 “豆包社团” 利用厨余垃圾开展微生物发酵实验,成功培育出可降解环保材料;龙山屯小学机器人社团用废旧电路板、齿轮组装智能设备,其作品《光影随行放大器》摘得全国科创大赛金奖,团队在省级机器人竞赛中获奖率提升 40%。目前,全市乡村学校已建成165个特色科技社团,其中 22 个科技类社团覆盖航模制作、开源硬件等领域,让资源有限的农村校园成为创意迸发的沃土。

  课程升级:搭建阶梯式成长平台

  从启蒙探索到专业进阶,滕州市构建了 “普及奠基 — 提高拓展 — 拔尖培育” 的三级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层级的学生提供成长阶梯。

  市文化路实验小学的《小水滴的旅行》跨学科课程,将水循环原理与美术设计、编程控制相结合,学生通过制作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模型,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科学原理,该课程获评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该校 “开物社” 打造的 “科学生态体系”,通过 “校园气象站观测”“新能源小车设计” 等 12 个常设项目,培养出 400 余名 “科创小院士”,累计斩获市级以上奖项 268 项。

  滕州英才学校的 “未来星科技学院” 则聚焦真实场景应用,开设 “荆河古桥承重测试”“龙泉塔高度测算” 等项目化课程,16 个融合社团覆盖无人机测绘、航天模型等领域。学校独创的 “英彩币” 激励机制,让学生用竞赛积分兑换 3D 打印体验、企业实验室参观等机会,形成 “以赛促学、以创提质” 的良性循环,近三年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超 3000 人次。

  柴胡店中心小学的 “玩转魔方” 与 “智趣编码” 社团,通过 “三维空间思维训练 + 编程逻辑培养” 的融合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市级魔方竞速赛中包揽团体冠亚军,更使全校数学逻辑题正确率提升 23%,实现 “玩中学、创中悟” 的素养提升。

  从城区的“科创实验室”到乡村小学的 “田间科创角”,如今的滕州中小学校园,科学社团已成为学生课后最向往的 “创意工坊”。 “这片班墨故里的土地上,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触摸科学,全力擦亮‘善创滕州’ 科教品牌,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滕州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华表示。

作者:王洪波、宋萍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滕州市:“学生成长互助营”公益课程受好评

 近日,滕州市“学生成长互助营”组织开展的“学习力提升陪跑训练”课程结束,其独特设计与成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06-09 14:4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教师到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

6月4日,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五名教师到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

06-09 15:2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滕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探索综合实践育人新路径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课程目标具体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方式实践化、学业评价表现化成为新课改的关键词。山东省 ...

06-12 16:14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