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挤不进办公室里了!”“挤不进去下节课再去吧!”“不行啊,老师。下节课擂台赛的名单就写满一半啦!”在孙耿中学,同学们争先恐后挤进数学老师的办公室给老师“讲题”!
热闹的学习场景,不光发生在孙耿中学,近日,济南起步区多所初中的走廊里同样热闹非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着纸笔对着墙上张贴的一张数学试题或冥思苦想或热烈讨论。一下课,便冲到教师办公室“讲题打擂”,场面热烈。
搭建擂台 激励学生展风采
走廊里一幕幕生动鲜活的学习场景,得益于起步区教育办公室开展的“走廊擂台赛”活动。各校因地制宜,创新活动形式,充分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潜力,让一条条走廊化作激发学习热情的沃土、碰撞数学思维的舞台。
崔寨中学将“饥饿营销”策略和“拍卖机制”运用到走廊擂台赛中,每周公布表现最好的30名学生名单并奖励“星星”,月末学生可以凭“星星”在拍卖会兑换奖品。
孙耿中学则利用“边角时间”,周三晚贴出难题,学生随时找老师讲解,前60名成功者上榜,积累上榜次数还能获得“一星学霸”到“四星学神”的不同星级荣誉,并获得抽奖机会。奖品的设置趣味十足,除了学习用品、零食,还有“与老师合影券”、“抢先讲题券”等。这种轻松快乐又富有成就感的氛围,让很多学生,尤其是中等生也开始跃跃欲试,每周三的难题发布成了学生们期待的小节日。
在鹊华中学,小小的一张“免作业券”将擂台赛与学校的日常激励机制有效衔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获得奖励的途径。七年级的韩梓晨说:“参加每周的数学擂台赛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登山之旅,每一次竞赛都像征服一座山峰,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也有同学表示,“为了这张券,钻研难题的动力特别足,完成目标后特别有成就感!”老师们也反映,学生的解题思路颇具巧思,甚至能给教学带来启发。
打好基础 让“学困生”成为“潜能生”
在不断提升区域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中,教育办公室教研工作组与各学校积极实践,形成了一套扎实有效的经验做法。
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区域内推行“课堂增值行动”,摒弃以往教师自顾自讲解、“顺利上完一节课”的课堂观念,让课堂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准确而有条理地说出讲题思路,真正学懂、学会。孙耿中学初一年级杨德花老师执教的班级平均分比全区第二名高出了15分,她的秘诀就在于“眼中有学生,特别是还没有学会的学生”。
“一测、二筛、三落实”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每次单元教学前,师生共有一份明确的“大卷”,这份大卷明确了核心考点和难度要求,保持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测试结束后,教师们详细分析,筛出过关率不足60%的学生和考点,然后针对这部分学生和考点,落实小专题学案、“一例两练”到筛出的学生上,有的放矢查缺补漏。
同时,各校还建立了“学困生包靠制度”。每位数学教师每半学期自主选定6名学困生,为他们设定合理的分数提升目标,并进行跟踪辅导,教研工作组定期考核老师们的帮扶成效。这一措施倒逼教师们认真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成绩,也以点带面,让教师关注到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提升。太平中学的一位老师说:“以前可能更关注拔尖学生,现在投入更多精力帮助后进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浓郁,学生的信心和成绩反而提升得更明显。”
一点一滴行动的改变,让全区数学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从关注课堂是否“顺利”“出彩”,到关注“老师是否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原先不懂的学生学懂弄通”;从关注教师的讲课,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讲题;从泛泛地听课评课,到更扎实的“211”评课模式,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每一位学生都在进步。
学校走廊里的擂台赛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区级擂台正等待着各校优胜者的挑战。从课堂主阵地的基础巩固,到走廊小擂台的思维锻炼,全区数学教师们正步履铿锵,为学生的持续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