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东营 > 正文
东营:多维实践 共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5-09-26 09:31 来源:中国文明网 A+A-
-分享-

  在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泰社区书院,66岁的丁兴农手持《1964,他们正年轻》,为青少年讲述东营石油会战的历史:“过去的东营是片盐碱荒滩,石油工人齐聚会战,才让‘只长茅草不长树’的土地发展为繁华都市。”孩子们专注聆听祖辈扎下第一顶帐篷的奋斗故事——这是东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缩影,以历史传承与实践教育滋养青少年价值观。

  于校园沃土 厚植文化传承之基

  广饶县实验小学“小梨花吕剧社团”的丁旌云,一年级便加入社团,穿破30多双练功鞋的坚持,让她捧回东营首个“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并当选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展现校园文化传承的生机。

丁旌云教小朋友学习吕剧。

  这份滋养在不同校园流淌:东营市二中少年用二十四节气彩绘点亮井盖;文苑幼儿园外“长颈鹿”抽油机与“钢琴键”人行道相映成趣;省级非遗“东王泥陶”走进美术课堂,孩子们指尖揉捏的陶土里,文化自信悄然生长。东营开发《黄河口红色记忆》《石油精神读本》等47门校本课程,连续11年举办“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185处“口袋公园”融入诗词碑刻,将绿地转化为沉浸式德育载体,潜移默化滋养青少年素养。

  于家庭根系 深培家风传承之本

  家的力量,是系牢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滋养。近日,东营市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报告会在市委党校举办,石油工程师王清讲述驻外1500个日夜写就的1001封家书,字里行间凝结“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这份滋养在社区延续。胜利街道锦华社区75岁老党员丁兴农,带领退休石油工人耗时19个月采编《1964,他们正年轻》,60位石油会战者的故事在纸页间重生。“老油田在老去,但精神值得永远传承。”丁兴农带着书走进校园、社区,传承的种子深扎心田。近年来,东营通过5个文明实践中心、40个实践所、1700个实践站打造精神驿站,更在《东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将“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转化为法治规范,为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提供制度支撑。

  于社会熔炉 锻造少年坚韧脊梁

  晨雾中的东营区三里庄战斗纪念碑前,120名系红领巾的少年肃立。讲解员讲述:“侯登山以血肉之躯紧压炸药包,拉响导火索……”现场的少年们仿佛置身烽火硝烟。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誓言响彻云霄,右拳与纪念碑凿痕在晨光中定格,红色血脉完成一场青春接力。

在《共产党宣言》陈列馆举办教育实践活动。

  东营依托刘集支部旧址、《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等阵地,开发3条红色研学线路,让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全市6家红色A级景区、3个省级革命文化特色村,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跻身省级“三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红色地标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滋养,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淬炼坚韧脊梁。

  从“国学小名士”诵读到社区传承,从红色实践到家校社协同,东营以文明实践融合优良家风、校园生活和社会教育。这些举措不仅引领青少年成长,更推动城市文明进步。未来,东营将持续深化育人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生根,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以“全人教育”擘画学校发展新图景——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六十载发展实录

栉风沐雨六十载,弦歌不辍写华章。坐落在胜利油田腹地的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创建于1965年,前身为“九二三厂职工子弟学 ...

09-18 11:00中国教育报

东营:多维实践 共育时代新人

在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泰社区书院,66岁的丁兴农手持《1964,他们正年轻》,为青少年讲述东营石油会战的历史: ...

09-26 09:31中国文明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