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链
发布时间:2019-11-20 16:07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青岛科技大学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六个,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科大模式”广受赞誉,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2013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青岛科大协同创新之路新探》为题,深度报道和解析了走特色发展之路,政产学研融合,实施协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主要经验如下:

经验1:创新理念,不找校长找市场,重点项目先行孵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工作者的准则——“不找校长找市场”。学校每年定期召集优势学科科研精英组成科技“博士行”“教授团”等深入企业进行“成果发布会”,开展与企业科技对接走访。坚持“放水养鱼”,采取“项目孵化,推动转移”,“技术入股,共同经营”的方法鼓励教授们将科研成果积极转化,成立学科性公司,以公司的发展带动学科的发展。该校先后成立了第派、伊科思、银科恒远、科大隆腾、高信软件、科大有志等10余家以科研成果为主体的学科公司。

经验2:创新平台,吸引政府推动,联手打造高水平成果转移转化载体

青岛科技大学与全国30多个市、县,2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或科技合作关系;与江苏淮安、烟台、东营、等地市签定了整体科研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体研究院;与青岛市北区合作,牵手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中国橡胶谷。

2011年1月7日,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政府、软控股份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及橡胶谷共建协议,打造集贸易、技术、人才、信息、资源与文化一体的橡胶行业生态圈。与青岛市和市北区政府合作建立的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占地1.6平方公里。已成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

经验3:紧盯行业,优势互补,牵手企业打造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在国内橡胶和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产学研优势,联合软控股份公司、大连理工大学、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及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双星轮胎公司等成立了山东省“绿色轮胎与橡胶协同创新中心,并于2015年11月共同成立了青岛市橡胶产业技术研究院,2016年4月共同申报山东省橡胶产业区域创新中心。

经验4: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新机制,建设多种形式并存的成果转化机构,完善社会服务方式

夯实基础:出台一系列人才、科技奖励政策,鼓励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相结合,加快人才及团队脱颖而出,打造出基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的完美链条。

运行机制:实现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青岛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公司、青岛科技大学特色学科中试基地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技术成果转化机构,打造全新的创新、创业生态文化。

管理机制:以“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为中枢,加强东营、江苏淮安、烟台等3个校地合作科学与技术转化研究院的内涵建设,制定促进地方发展研究院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合作激励机制。

运行模式: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聘用市场托管人员和技术经理人充实我校人员结构,强化服务基础和手段,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