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大探索“一堂两团三室四课五馆”学生教育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12-12 10:38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精准文化育人”的总体思路,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探索构建了“一堂两团三室四课五馆”大学生教育工作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堂:“孔子学堂”落户新工大,以史为鉴构建文化育人新平台

品读儒学、致敬经典,传统文化涵养工大精神。2014年,孔子学堂落户齐鲁工业大学。学校确定了“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工业大学”的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具备齐鲁优秀基因和工科大学特质的校园文化。我校“孔子学堂”将读书写字、家风家教、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内容连接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大校园文化体系,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创造了良好平台,营造了浓郁氛围。孔子学堂自落户工大以来先后开展了“梁漱溟先生心目中的儒门孔学”“《黄帝内经》中的四时养生观”等多场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工大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

两团:组建“大学生教官示范团”、遴选“大学生标兵讲师团”,以生为师开拓学生教育新途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骨干勇当领头雁。学校积极构建具有鲜明工大特色的学生教育培养格局,挖掘培育校园真善美,打造学生“伴手”榜样,为全校学生创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集体成才。2015年组建大学生教官示范团,为新生提供军训指导并在形象、团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对学生提供引导、为学生教育培养工作提供参考示范。教官示范团自成立以来已独立承担了4年的新生军训工作并入选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遴选大学生标兵讲师团,积极培育传播青春正能量、树立学子新标杆、培育工大青年代言人。讲师团成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聘任首席讲师和讲师61名,在校内外举行大型报告会60余场,该品牌被评为全国校园优秀文化品牌二等奖,并荣获2018年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

三室:创建“名师工作室”“学生骨干名品工作室”“学生名匠工作室”,名品名匠孕育学生教育新思路

匠心筑梦,擦亮品牌,思政教育打磨工匠品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名品名室、名匠名师”工作。从2015年开始,学校遴选培育了“职为工作室”等15个校级名师工作室、18个学生骨干名品工作室、32个学生名匠工作室。“名品名室、名匠名师”工作注重加强对文化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规律的研究,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学生教育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课:开设“新六艺·第一课”、《个人发展与学业导航》、《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闻道修身》,金曲新唱赋予学生教育新风尚

课程育人,文化养人,课堂教育体现新内涵。学校紧紧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地域优势以及学科特点,集中开设了一批传统文化类课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并设为通识必修课程,开设《个人发展与学业导航》、《闻道修身》等选修课将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特征新内涵。结合新生军训,创造性的设立“新六艺·第一课”,将儒家传统“六艺”与现代军训要求相结合,对传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进行了重新解读。

五馆:建设“陶、茶、酒、剪纸、书法”传统文化体验馆,实践体验提升学生教育新境界

力行笃学,躬身实践,知情意行散发新光芒。学校注重开展提升文化素养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使学生在体验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2015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设了五大传统文化体验馆:陶艺文化体验馆、酒文化体验馆、剪纸文化体验馆、茶文化体验馆、书法文化体验馆。成立剪纸社、书法社、茶艺社、太极拳社、古琴社、汉服社等社团,注重大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定期开展活动,以技艺培养和技能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体验实践中促进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