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改革开放山东高等教育40年
【编者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考试与人才培养制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李岚清同志曾指出: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自学考试得到了快速发展,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子走上了自学考试之路,通过自学考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书写了别样的人生轨迹。
从不足8万考生到接近50万考生,从汉语言文学、会计等仅有的几个专业到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近百个专业,回顾亲身经历的山东省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原主任胡家俊感慨万千。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984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当年4月,山东省举行了历史上首次自学考试。在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原主任胡家俊看来,自学考试制度一建立,它就是社会性的、开放性的、全民性的,不仅是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不论考生文化程度,只要自觉自愿,都可以报名参加学习考试;考试要求从专业岗位证书段、专科段、本科段顺序进行;考生参加考试不受年龄限制,自觉自愿选择专业,可以多专业、多层次、多频次。从其具有不同的层次、特点看,具有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性质。因此,自学考试不仅是一种学历教育考试形式,也是一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形式。这应该是自学考试的实质和根本要求。
“像堰塞湖一样,考生都挤在了外边的口上”——自学考试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一大创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创立的。
1977年高考恢复,高等教育的大门向社会敞开,考生积蕴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报考热情空前高涨。从1977年至1980年,全国每年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都超过了3000万人,但录取率并不高。以这四年里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1978年为例,当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10万人,录取人数为40.2万人,录取率仅为7%。这些数字还只是当时报名考试的人数,还有相当多想要报名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原因很简单,在当时的条件下,国家还拿不出更多资金来满足大多数人求学和求知的要求,在办学数量和条件上,高校的招生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供求矛盾:一方是数量庞大、对学习充满渴望的考生,另一方是不足以容纳和满足考生学习需要的高校。“这边是数量非常庞大的一个考生队伍,那边是容量小的高等学校,”胡家俊形容道,“这就像堰塞湖一样,考生都挤在了外边的口上。以前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当时的情况可能连独木桥都没有。”
国家要人才,干部要文凭,青年要上学。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1981年,一个解决办法应运而生——动员考生自学,然后国家新成立一个部门来组织这一部分自学考生的考试,通过考试的考生可以获得与大学培养的学生同等的学历,这个办法就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此,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应运而生,委员会下设自学考试办公室。
1981年1月13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国发[1981]8号),并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进行自学考试的试点。这一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正式建立。同年3月,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教育部又批准辽宁省进行试点。于是在这一年,一省三市率先举行了自学考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鼓励自学成才”。从1983年开始,各省陆续开始了本省自学考试的筹备工作。1984年,在一省三市试点的基础上,自学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考试在全国展开。
“那时候,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所考学科,与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所学同类专业是一样的。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与普通高校同层次同专业的质量标准是一样的。这样就保证了毕业考生的水平和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相一致。用人单位因此要给予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文凭的考生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样的待遇。”胡家俊回忆道。
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是贯彻《宪法》“鼓励自学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李岚清同志曾指出: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
“在自学考试这个事业上干出一点成绩来”——10年间报考人数从8万增加到50万
1983年3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自学考试办公室。同年,我省自学考试各项筹备工作逐步展开。1984年4月21日和22日,山东省自学考试首次举办,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法律、汉语言文学、会计4个专科专业。当年报考人数为40217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30497人,考试单科合格人数为13188人。
此后,山东省自学考试的考生数量逐步增长,但涨幅不大,科目和考试方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1988年,山东开考的第5个年头,自学考试迎来转机。这年底,胡家俊来到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工作。他说:“我来到自学考试办公室以后,感觉自学考试这个事业非常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事儿能把大家组织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人家那么多人去跟着你学习,这是一个很光彩的事儿,所以就我的内心来说,我感到很舒服,也愿意干这件事。那时我就觉得,也许自己能在自学考试这个事业上干出一点儿东西来。”
带着这种“干出一点儿东西来”的想法,胡家俊开始了自己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的10年任期。往事并不如烟。他回忆,接手工作后,感觉前5年,在两任主任的带领下,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基本完善,自学考试的各项组织工作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因此,考生数量的提高就成为摆在胡家俊面前的难题,也成为他任期内山东省自学考试工作的突破口。
自学考试考生的数量,反映着当时社会人们对于自学考试的态度——认识普遍不足,或不太了解。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就连一部分干部和知识分子也对自学考试缺乏足够了解。这是很多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必经的尴尬,人们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了高考上。在这种情况下,自学考试要发展,就要在内功上做文章,如做好宣传、为考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等,还是有很多工作可做。
胡家俊介绍道:自学考试的宣传工作,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如果老百姓觉得这个事可以干,尤其是比参加高考也差不到哪里去,就可以了。胡家俊基本走遍了全省各个地市,充分了解基层群众对于自学考试的认识情况,他心里有了数,也有了谱。
报纸、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学考试,诸如自学考试怎么考、符合什么条件能报考,等等。用胡家俊自己的话说,就是“把这些事情都给老百姓讲明白”,让他们知道,心中有底,就可以放心地参加考试。
每年6月份,全省各地举办自学考试宣传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省、市自考办各个业务处室要走出办公室,来到群众身边,现场下发宣传材料,现场答疑解惑。
1990年始,以省自考办与《大众日报》联合举办“自学考试有奖征文”活动为契机,举办文秘和宣传人员培训班,组建通讯员队伍,全省很快出现了自学考试宣传热潮。
为了表彰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毕业生,弘扬自强不息、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的自考精神,进一步扩大自学考试的影响力,自学考试办公室还举办了表彰会。胡家俊说:“宣传工作到位以后,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自学考试。特别是参加了工作的人,觉得自学考试不影响工作,业余时间还能多学习点知识,并且考出来还能获得学历,一举多得。这样了解的人多了,报考人数也就逐年增加。”
宣传发动到位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做好考生的后勤保障工作。考生了解了自学考试,也愿意参加自学考试,那就要为考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和指导。
首先,要解决教材,让考生有书读。开始时,考生学习是找不到教材的。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创办的一份杂志——《高教自学考试》,为解决考生无教材问题,搭建了重要的平台。自学考试很多专业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就刊登在这份杂志上,很多考生就据此来寻找教材复习。同时,杂志上还刊登部分高校老师有关教材知识点、课程内容的辅导文章,辅助考生学习。后来,自学考试办公室为考生统一准备教材,凡是开考的考生,当年考试的科目都可以保证有教材供给,只要有需要,就能满足。当时每年提供教材的数量,曾一度放满了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场看台下面的所有房间。上万吨的教材充分满足了几十万考生的读书需求,一年教材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500万元。
其次,是专业设置,这是考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自各行各业,考试的目的性很强,对于开考专业的社会要求也有比较强的指向性,专业需求的口径有时非常大。比如从事电工工作的考生希望能考取机电专业的文凭,从事法律工作的希望考取法律专业的文凭,希望将来从事新闻或文字工作的可能希望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等,这就迫切需要扩大专业的数量,尽量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当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山东省自学考试的专业陆续扩大到了近100个,学历还是以专科为主。专业的增加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也间接提高了自学考试的影响力,提高了自学考试考生的数量。在开考专科的基础上,又尝试开考部分本科专业,很受社会欢迎。社会上专科毕业生数量大,同时也激发了部分在读的高校专科生继续读本科的愿望,生源由此进一步扩大,每年报考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较为稳定。
再次,做好社会助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稳定自考人数的重要保障。很多考生的文化基础特别是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自学能力较弱。为此,1990年初,山东自考办下发文件,要求全省上下确定社会助学意识,转变办考不助学的思想,并发动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包括后来的一些民办高校和民办学校参与助学,由老师为考生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方便考生学习,各地充分发挥乡镇已有的文化工作站的辐射作用,由站上老师为考生答疑解难。多年来,为不增加考生的考试负担,自学考试始终坚持助学费不增加、考试费不变,受到社会的欢迎。
作为一种水平考试,自学考试在命题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始终坚持质量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胡家俊回忆,起先,自学考试的命题,多数学科由各个省自己负责,山东省的命题专家是来自各高校的专业教师。为了保证命题质量,防止猜题、漏题,1986年,山东首次将“命题与辅导两权分离”写入文件,成为此后全国自考坚持的“两权分离”原则。在难度系数上,命题把握“442”和“433”,即试卷上40%的题目属于基础题,30%~40%的题目稍有难度,剩下的20%~30%的题目难度比较大。按照这样的难度系数,考生只要认真学习,按照指定教材认真复习,第一部分基本都能拿到高分,再加上第二部分的成绩,考生这一门课程就基本能够及格了。胡家俊说:“要取得自考合格成绩的一个大前提就是你必须要学,不学是绝对不能通过的,没有捷径。这个难度系数不仅命题专家知道,我们也告诉了考生,能够得到考生的认可。”因此,山东省自学考试的及格率基本上能够能控制在20%左右,每一年的毕业率不到10%。按人数最高峰时的近50万计算,每年约有3~5万学生自学考试毕业,获得学历。
树自考形象,提高业务水平是胡家俊任上的一大亮点。胡家俊要求,男士一律着西装、扎领带、穿皮鞋,女士的穿着也要鲜亮、大方、得体。各个业务部门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注重总结经验。地市的同志来自考办统计分数,工作人员无论多忙、多累,都要热情接待。在他身边工作的张同志印象里,胡主任工作上细致严格,生活中体贴关怀,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自学考试办公室注重内部的工作交流和工作总结,每周一都会召开办公会,各个部门要汇报本周的工作计划,最后统筹协调安排。办公室还牵头举办了助学单位负责人会、华东地区考务协作会和华东地区主任协作会。平时,他们关心基层同志的生活,体谅大家的难处,为大家解决问题,给大家提供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胡家俊说:“比如,文化工作站助学这个事,江苏、浙江搞得很好,我们就做了借鉴和学习。还有,江苏、浙江的毕业生是由人事部门统一发文,学历按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学历同等对待。这样的话,社会上就不会歧视自考毕业生。这一点也为我们所用。很多地市来的同志都把自考办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样的交流,对工作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感谢党给了我施展能力的舞台”——教育部曾连发5期简报介绍山东自考工作
多措并举,山东省的自学考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胡家俊任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的10年,也是山东省自学考试快速发展的10年。
专业设置:先后共开考本、专科专业90多个,截至1999年保留开考专业74个(其中本科专业20个),包括文、理、工、农、医、师、法、经、工程、电子、机械等,覆盖了社会众多领域和行业,开考课程500余门。
报考人数:1984年上半年首次开考时,全省报考人数4万余人,到1999年上半年达到49.9万人,比当时省内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总和还多10万人,居当时全国各省市前列。
功能和服务领域方面:在承担国家学历考试的同时,相继推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多项非学历社会性证书考试。从1999年上半年起,还面向全省教育系统中学教师举办了18个本、专科专业的助学自考,并对省内29所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学历文凭考试试点。
山东省的自学考试取得的成绩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部曾连续发布5期简报介绍山东省的自学考试工作,全国自学考试的一个命题中心也放在了山东,几乎各个省都曾来山东学习“老大哥”开展自学考试的经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实施15周年之际,国家教委下发“教考试【1996】18号”文件,决定授予山东自考“宣传、命题、教务考籍”三项工作优秀奖,并颁发了奖牌。
回顾自学考试履职10年,胡家俊动情地说:“我1957年入党,入党以后基本上都是在基层工作,任党支部书记。为群众服务,为老百姓服务,不要有私心。我既是这样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的,也是这样要求我自己的。感谢党给了我施展能力的舞台,我很荣幸,虽然没有从事过轰轰烈烈的事业,就是在基层干了这么一点儿事,但是我把自己的本事都发挥出来了,也算向老百姓做一个好的交代。”
后记: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开放性的、全民性的教育考试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学考试的职能也在不断延伸。2001年,山东省提出了“以社会助学为基础,以学历考试和社会证书考试为两翼”的自学考试工作目标和要求,赋予自学考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职能。
2005年,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和山东省招生办公室等单位合并,组成了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直属机构,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管理全省各类教育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社会证书考试,提高了级别、提高了权威,为自学考试学历考试和社会证书考试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组织上和权威上的保证。
嘉宾简介:胡家俊,1938年出生。1958年在安徽淮南矿业学院参加工作,1963年随院校合并调入山东矿业学院,1972年借调到省教委计划组做招生工作。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山东省成立省招生委员会,下设招生办公室,被任命为省招生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办公室工作。1988年任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
作者:本刊记者 管恩武 李勇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