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的三个基本向度
发布时间:2019-12-31 10:59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4月刊作者:冯永刚 A+A-
-分享-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根本使命和动力之源,也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路线、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时代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路和基本方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战略主题,并将其视作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阐明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内涵,为我国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根本方向、思想遵循与行动指南。“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立德树人无法也不容规避的重要议题,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繁荣昌盛,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这一问题的作答,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并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向度。

  一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方向向度。方向向度回答了高校“为谁培养人”的全局性问题。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意识形态占据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极端重要地位,是立德树人的前进方向和价值指南。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场所,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抓住了意识形态阵地,就等于掌握了高校立德树人这艘巨轮的正确航向,才能培养大批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各级各类人才。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大学最鲜明的特色。高校立德树人是坚持优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因素,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为此,高校立德树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频共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容向度。内容向度解决的是高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性问题。将立德树人视为高校的根本任务,“立什么样的德”“树何种素质的人”自然会进入高校立德树人的研究视域。高校立德树人绝非一个单维的德育话题,其内涵与外延远远超出了德育的边界,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问题,是以德育为统率的全面树人,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必然诉求。因此,高校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全面素质发展”的理念,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立德树人体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情操,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以此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建设人才强国打好攻坚战。

  三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向度。实践向度阐明了高校“怎样培养人”这一关键性问题。高校立德树人,重在实践,贵在落实。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方向,丰富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容,通过何种路径培养人便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为此,一要确立长效发展意识,把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校教育过程的始终,建立健全高校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二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意识,构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终身学习制度和自主践行机制;三要坚持齐抓共管,形成校内与校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进一步增强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四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扎实推进提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

  (作者简介: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冯永刚)

作者:冯永刚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