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叙事方法论的有益探索———评方英《小说空间叙事论》
发布时间:2020-01-09 09:19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6月刊作者:谢龙新 A+A-
-分享-

  所谓表达的“空间化”,是小说叙事中的叙事话语及任何媒介叙事所共有的元素;而内容的“空间化”,则是故事的诸个组成要素,事件、存在物及其相互关系。前者好比是经线,后者好比是纬线,经纬纵横,表达的“空间化”与内容的“空间化”互相交融,共同钩织了空间叙事小说的独特魅力。

  方英教授的《小说空间叙事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对20世纪小说的空间叙事作出了精彩的解读,并提出了重要问题。作者不仅有创新的文本分析,更总结出了一套小说空间叙事的框架,或称之为方法论。

  作者在著作的开端即开门见山指出了从“空间”这一概念到“叙事空间”的演变与发展。从古希腊至近代再至现代,空间的意义不断变化,需要我们用发展的、多维度的眼光去看待。作者指出,空间其实就是各种关系的建构,文学空间的关系性与建构性直接影响着其抽象性、结构性、知觉性的特点。具体到小说中的各类叙事空间,主要是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它们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着互补、交集与边界的关系,更存在着纵向的空间分层与横向的空间分区。除此之外,作者还具体分析了小说空间叙事的两大层面:表达的“空间化”及内容的“空间化”。所谓表达的“空间化”,是小说叙事中的叙事话语及任何媒介叙事所共有的元素;而内容的“空间化”,实则是故事的诸个组成要素,事件、存在物及其相互关系。前者好比是经线,后者好比是纬线,经纬纵横,表达的“空间化”与内容的“空间化”互相交融,共同钩织了空间叙事小说的独特魅力。从小说叙事的故事内容与话语表达两方面去深层理解并思考小说的空间叙事,为小说空间叙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虽然不能涵盖所有的空间叙事小说,但至少在大范围内,这样表达与内容岔开分析却又同归于一路的分析思路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除此之外,作者还探讨了空间叙事中一个基础性原则问题,即如何看待小说中的时空关系。时间在空间叙事小说中虽退居于幕后,但空间叙事中无时无刻不充盈着时间,空间叙事无法脱离时间而独立存在于小说之中,这是空间叙事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她提到了空间对时间的“反叛”,这是针对以往传统小说中时间优于空间的地位而言的。关于这个问题,她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时间的“淡化”,即时间的线索、逻辑和秩序,时间的流动、顺序与间隔等都处于叙事的背景,难以识别。二是时间的“停滞”,即通过大量空间描写、空间展现而创造出时间停滞的效果。时间的“停滞”,其实就是压缩、吞噬时间,是切断语言叙事时间性的一种手法,从而赋予空间第一性的地位。三是时间的“碎片化”,指时间的线条被分解成碎片,凌乱地分布于小说叙事之中,被打乱顺序,被扭曲和重叠。

  最后部分是作者的另一个思想闪光点。方英在这里对空间叙事的意义言说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她从生活偶然性、真实瞬间性、存在空间性的言说三个方面对空间叙事的现实层面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关涉到哲学层面对于人与空间的关系与意义的形而上思考。在目前国内的空间叙事研究中,像此书这样比较系统地思考空间叙事的意义言说并辟专章进行说明的实在凤毛麟角。在关于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中,许多作者会选择根据文本叙事内容讨论空间在叙事中的功能、作用或策略,鲜有对小说空间叙事的意义言说作出思考。作者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对空间叙事的整体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意义不仅局限于对小说的研究,亦延伸至其他媒介与文体的空间叙事研究。

  可以说,《小说空间叙事论》在目前国内的空间叙事研究中,属于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富有开拓性地将表达的“空间化”与内容的“空间化”这样一种二维模式运用于空间叙事文本分析中,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颇具启发性与借鉴性。我们期待能够继续拜读方英教授关于空间叙事研究的更多论著,继续领略空间叙事独有的魅力。

  (作者简介: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谢龙新)

作者:谢龙新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