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大鹏迎风展翅时。
大学毕业,对于青年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人生崭新的起点。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这个夏天,是学生时代的结束,也是职业生涯的开端。这个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开启什么样的事业,走向什么样的道路,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意义非凡。
1835年,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阐述他的择业观:“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180多年过去了,在这个毕业季,我们重读这段文字,依然感觉热血沸腾、豪情满怀。这是青年马克思在思考个人生命意义和社会责任担当时,作出的一个重要抉择,更是个人为社会、为人类奉献的一次激昂宣誓。
“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崇高”是马克思为青年的职业选择设定的“共同的目标”。青年是时代的希望,无论哪个年代,青年人的择业观,一定关乎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马克思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阐释,还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阐明了个体与社会、责任与担当、奉献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所处时代的发展。只有将个人成长的音符融入国家发展的主旋律,事业才会有更广阔的舞台,人生才会有更绚丽的展现。一份调查显示,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校培养的两百多名院士中,1977级、1978级大学生占比超过一半。4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学界,这些与共和国同行的大学生,都已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民族腾飞进步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没有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就不会有时代弄潮儿的精彩人生。这是时代对人才造就的结果,更是个人融入时代、奉献时代、与时代同行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其中,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多20岁刚出头,到21世纪中叶,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这些青年学生,整个职业生涯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在时间区间上高度吻合。他们,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亲历者、参与者,是伟大征程的有生力量和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青春的音符,只有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才能奏出宏大的乐章。
历史的接力棒,将交到新时代的青年手中。手握沉甸甸的接力棒,以矫健的步伐跑好时代的接力赛,青春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亮丽风景。
作者:刘积舜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