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阳光难相忘———忆杜克大学柯冬云老师
发布时间:2020-01-09 14:49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7、8月刊作者:沙​鸣 A+A-
-分享-

  转眼间,敬爱的柯冬云老师已经离开将近半年了。时光如水,让人迅速淡忘了生活中无数琐碎的情绪和瞬间,但与柯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却始终清晰如昨。

  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柯老师的情景。2015年10月,我到美国杜克大学访学。初次来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在杜克GROSS HALL二楼西部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政治系教学秘书柯冬云老师。柯老师长相清秀,气质优雅,温言细语,始终面带微笑,让人一见而生亲近之意。她细心地向我交代了杜克大学注册报到应注意的一系列事项,并委托早来的老师带我熟悉校园环境。初次见面,就被柯老师温暖灿烂的笑脸和体贴细致的关心暖到了,因日夜兼程坐飞机带来的舟车劳顿和身心疲惫,也因此一扫而光。

  由于语言的障碍和对异国环境的不熟悉等因素,在美国学习的日子是孤独的,也是艰难的,尤其是访学之初,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好在有导师经常为大家组织一些活动以解乡愁,更有柯老师时不时的关照:“沙鸣,明天一起去钓鱼吗?”“沙鸣,以后从超市出来不能在马路边走,美国晚上很不安全!”“沙鸣,你的车钥匙修好了么?不行的话,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沙鸣,来我们家吃饭!”……

  在离家万里之外的遥远的美国,有一个人,如家人一样时时关心着你,还时不时有饭蹭,真真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其实,不只我一个人,所有去杜克大学政治系访学的老师,都接受过柯老师无私而体贴的帮助。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柯老师一直尽其所能关照每一个人,与大家分享学习信息,组织学者团建活动,带大家去教会学英语,为访问学者的孩子们入学、入托提供及时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柯老师还自觉担负起了心理调节员和咨询师的角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纳大家的种种负面情绪,以邮件、短信、电话和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帮助大家顺利度过在异国他乡的访学时光。

  日子就那样不知不觉地飞走了。我们不知道的是,最亲爱的柯老师,其时已经罹患重病。2016年春节前,我准备回国过年。临行前,柯老师请我到她家里吃饭。其间,柯老师以淡淡的口吻不经意地说:“沙鸣,告诉你件事,我癌症晚期了,你要暂时为我保密。”什么?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天回不过神来。柯老师又补充了一句:“你回国这几天,也去全面检查一下身体呀。”

  那次回住处,我没让柯老师开车送。天黑下来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雪。昏黄的路灯下,雪花漫天飞舞,微信群里,大家欢呼雀跃,为2016年杜克的第一场雪。而我走在路上,心中充满了难过和悲伤。

  时至今日,我才慢慢体会到,女儿在外地上学、一个人独自生活的柯老师平静从容的语气下,其实隐藏着难以示人的忧伤:“谁不想好好活下去呢?可是,就是生病了呀!只能去面对。”生命是如此脆弱而无常。为什么是柯老师呢?她始终那么平和而充满爱心,为什么依旧得不到老天的眷顾?

  而就在那样的境况下,柯老师依然一如既往关爱着大家。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病人。一次,我陪着柯老师去杜克大学癌症治疗中心,路不长,开车不到五分钟。可是我知道,这条路对柯老师来说很长。因为有时虚弱的她开不了车,但她不愿意麻烦大家,多数情况下选择踽踽独行。

  回国后,因为工作繁忙,没法时时联系,但心中一直牵挂着柯老师。信息交流最多的时间,是在2018年11月28日晚上。当时,有位朋友意欲报考美国杜克大学金融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委托我咨询柯老师。考虑到中美时差,想着柯老师可以在中午工作之余的空当里回信息,便在国内时间23:05给柯老师留言。柯老师的回复依旧很及时,一如我回国前认识的她。她提供的信息详尽,不仅给出了杜克大学经济系和商学院相关信息的链接,还就报考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给出了提示。

  如今,回看着这些当日的交流片段,眼睛再次湿润……因为,这时的我,才注意到柯老师并没有回复我最初的问候———“柯老师,最近还好么?”是啊!对于一个患病已久、内心又极为坚强的女子,让柯老师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即将于三个月后离世的她,依然在无比耐心细致地回复着我的问题。其时的她,是躺在病榻上,还是依旧在教学楼里工作着?是在微笑着看着手机,还是蹙眉想象着经常闹腾的沙鸣的样子?

  柯老师发来的春节问候,视频依然可以播放;元宵节的晚上,在生命最后一周的时光里,柯老师给她所惦记的学生和朋友们,发送了最后的节日祝福。而我当时忙着过年,根本没有注意到柯老师的信息。那些温暖的文字,定格在了今年2月19日的22∶13。

  但我想,柯老师是不会怪我的。人们常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而我们在美国访学的时间,不过短短的一年时光,可是柯老师,她究竟从哪儿来的那么多的爱和关怀,可以给予素昧平生的我们每一个人呢?或许,对柯老师来说,了解一个人,并不需要太久;而爱一个人,也不需要理由,那是她的天性。访学归来两年多的时间,足以让我在美国经历的种种慢慢沉淀。用心耕耘在教育田园里,做一个让学生倍感温暖的人,这是柯老师留给我的最重要的财富和能量。

  然而,我宁愿柯老师,留更多的爱和时间给自己。如果还有机会,我真想说:柯老师,不要总把他人放心上,请您多关照一下自己,多给自己力量!您不是一直钟情于写作吗?多么希望您,能在自己热爱的文学领域里尽情地绽放!

  逝者如斯夫。难忘与柯老师去兜风晒太阳闻草香时她的笑容,难忘她在我即将跑偏时来的“一小鞭子”,难忘她与我们一起度过的每一分时光。愿已在天堂的柯老师,能够一直拥有美好幸福的模样。

  (作者简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沙鸣)

作者:沙​鸣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