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班主任日常驻班办公”弊端多
发布时间:2024-07-30 10:2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曹伟丽 A+A-
-分享-

  前不久,笔者到某所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学校督导工作时发现,每间教室后面都有一张专为教师而设的课桌。问之,随行的校长则曰:“学校规定,‘班主任日常驻班办公’。”

  当班主任没有课时,就要坐在班里备课、批改作业、处理事务,总之,要“长”在教室这个阵地上,确保能随时观察学生的学情和状态,进而“严防死守”,不出任何安全问题。校长把这种无缝隙的“盯防式管理”当作先进经验推而广之。

  笔者认为,这种所谓以爱与智慧为根基“为学生好”的管理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成长和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教研和专业成长,有急功近利和简单省事之嫌。

  首先,“班主任日常驻班办公”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成长。“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如果忽略了“人”,即使形式繁杂多样,教育也没有真正地发生。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慢慢等待,真心关爱,教育才能有温暖、有温度。“盯”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对班主任“唯命是从”,而在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好习惯以及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培养能自律的学生。可见,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盯紧”“管死”。

  过度“盯”学生会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学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需要教师真诚的关爱。如果把学生当作“标准件”无情雕琢,被逼急的学生则会以“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作为回应,也会对这种“习惯性指责”产生焦虑情绪,加剧师生间的“对抗”。

  “盯”要讲究艺术,张弛有度。建班之初,班主任通过“盯”来观察学生的一些情况,有利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可以通过“盯”来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关怀的目光去触碰他们的心灵,安抚他们波动起伏的情绪;当大型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可以通过“盯”来体察他们成绩起伏的心理落差,进而第一时间靠上做工作,因材施教,攻心为上。特别是当学生情感上失意时,班主任的“盯”能明察秋毫,及时准确地对他们进行共情帮扶,春风化雨。诸如此类的“盯”,如春雨洒落,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学生的成长需要“留白”,距离适度才能产生美,“盯”并非一成不变地注视,而是需要一张一弛。“盯”得太紧,师生亲密无间,没有界限,乱了方寸;反之,放养放任,师生间如隔万丈沟壑,离心离德。“盯”不如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亲密,但不亲昵;有距离,但不疏离。有温度的教育,是蔡芸芝老师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的教鞭;有温度的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送给犯错学生的“四块糖”;有温度的教育,是寿镜吾先生手握戒尺和规矩却不常用。“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育是爱的艺术,班主任要恰到好处地把握师生情感尺度,对学生既关怀有加、尊重包容,又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特别注意加强精神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领导、家长有个好的交代。

  其次,“班主任日常驻班办公”桎梏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后,日常驻班导致其无法与同科教师研究教材、教法,不能参与集体备课,鲜有机会走出校门聆听外面优秀教师的课、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每天待在教室里故步自封,长期如此,就会“江郎才尽”“油尽灯枯”,很难跟上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况且,班主任在教室后面坐着,会让任课教师上课的时候放不开手脚,像戴着脚镣、手铐在独舞,严重影响其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

  回看班主任驻班,矫枉过正的“盯防式管理”缺乏人文情怀,必然会导致学生自我管理弱化和个性创新的扼杀,也不利于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总而言之,弊大于利。

(作者单位系枣庄市薛城区教学研究中心)

作者:曹伟丽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