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借力互联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现代化”建设。兰山区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设置建设和软件配套双管齐下,为“互联网+教育”奠定基础。近年来,该区投资1.5亿多元,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配备师生电脑8000余台、改造城域网,为全区所有区直学校、镇街道中学、中心小学配备录播教室,并在这些学校建设视会频议系统。推进软件应用,构建区域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全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以及两平台建设,即“三通两平台”基本完成,加强区校两级资源库建设,畅通自动化管理体系,推进区域内和校园内自动化办公,加大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促进信息化手段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加强了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互动联系。
二是推进“互联网+教干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校长开展的对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培训,以办班方式外请上海多名专家教授给全区所有一把手校长和局领导授课;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分两年在上海华师大、兰山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对150名专业技术人员累计进行8天的封闭式培训;针对骨干教师进行带头人培训,利用暑假对1101名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开班培训;针对全体教师的使用培训,硬件使用、云平台使用已经进行过逐校培训,所有教师均能熟练使用。目前,全区累计培训教师、管理员约6000人次,注册人数13.8万多人次,涵盖教干教师、家长学生等群体,互联网把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
三是推进“互联网+学校品牌”建设。2011年,该区制订了《兰山区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区数字校园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学校开展了数字校园品牌建设。学校成为校园信息化特色应用的创造者,临沂第十三中学以3D打印为切入点,组建“小小创客”团队,初步形成了“兴趣培养—团队建设—项目探究”的3D创新教育模式,多项学生作品在竞赛中获奖;临沂三小微信直播系统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学生交流的又一个平台空间;沂河实验学校开展的七巧板、机器人、无线电技术及航模、建模、船模、信息技术等科技类课程,受益学生达50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临沂义堂中学、金雀山小学等校园机器人活动近两年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省级一等奖;临沂第十一中学的智慧课堂经历了合作学习、翻转课堂、“235导学一体”教学策略、智慧课堂四个阶段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其课改经验在《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论坛》等媒体相继推介;临沂新桥中学探究出了智慧课堂“336教学策略”,建起了智慧食堂,学生实现了“个性选餐、刷脸吃饭”,《人民教育》《山东教育报》等新闻媒体给予报道。
四是推进“互联网+依法规范管理”。整改局机关内部网络和规范信息安全规程,重新进行政务专线铺设,保证专网专线,制订了《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制度,将信息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通过配备设施、培训人才、规范管理等方式,继续做好汪沟镇10个贫困村9处学校的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服务;构建标准化考场,为安全规范平安考试服务,先后招标建设22个标准化考场,包括中考考场19个、高考考场3个,采用高清考试专用摄像机,并在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中正常应用;依法规范管理教育APP,通过加强宣传、会议培训、统一查摆、备案整改等方式,指导师生正确识别有害APP,教育学生安全上网绿色用网,全面排查正在使用的教辅APP,杜绝有害APP侵蚀校园,全面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作者:李正华 徐宝兰
编辑:冀春鑫
临沭县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服务保障有力、安全底线全面夯实”3个方面做文章、求实 ...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位于山东省沂蒙革命老区的费县,成功跻身其中。
在临沂市兰山区区直第二幼儿园,孩子们每天都能尽情地奔跑、攀爬、嬉戏,脸上洋溢着健康自信的笑容。10余年来,该园坚守“向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