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临沂 > 正文
沂水县:精耕细作,家校同读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5-06-17 15:5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陶延军 A+A-
-分享-

  2024年,沂水县教体局把家校同读行动列入“1183工程”,将阅读作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关键途径,高端布局、精准施策。在“强阵地、重引领、创氛围”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努力形成学校带动教师读、教师带动学生读、学生带动家长读、家长带动社会读的常态化阅读机制。

  凝聚共识,共建阅读阵地新生态。沂水县建立健全家校同读行动推进机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家校同读行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将开展阅读活动同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整合学校现有阅读阵地资源,指导学校利用教室、走廊、校园等空间设置读书角、放置图书架、开设书报亭,让广大师生随时可阅读、处处可阅读;去年投入经费300万元,加强学校图书和设施配备,提升学校阅读设施水平;积极建设数字化阅读资源,开设数字化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阅读资源,提高阅读效率。开展“阅读进万家”活动,以亲子阅读为纽带,“小手拉大手”,让阅读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而推动县域内全民阅读深入开展。积极发挥社区优势,利用社区资源,发挥部门业务优势及志愿者作用开展社区阅读活动,进一步拓宽家校同读行动开展渠道,营造良好的家校同读氛围。

  精准施策,共绘阅读活动新盛景。沂水县实施教干教师领读工程暨教师阅读系列活动,学校书记、校长带领教师制订读书计划,与学生同书共读,定期分享读书感悟,努力成为读书行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指导者和推广者。定期组织开展阅读课展示交流、名师带你“悦”读、教师荐书评选、一本好书推荐等活动,促进经验交流。推进“一月一主题”常态化阅读工作,将阅读融入学校日常活动、融入教育教学、融入学习计划、融入课后家庭生活,形成常态化阅读机制。开展师生综合素养展示活动,丰富阅读内涵,拓展阅读外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民阅读,秀美沂水”青少年诗词大赛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用诵读的激情重温全民阅读的灿烂华章。

  积极做好教育报刊图书宣传服务工作。沂水县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原则,通过传达省、市会议精神,不仅部署了具体的工作安排,而且对教育报刊图书的宣传服务推荐工作提供了实际指导。各学校积极响应,层层召开相关会议,并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将会议精神传达给每名学生和家长,做到学生知道、家长明白。坚持目录管理,理顺发行渠道,实行报刊图书进校审批制度,确保教育报刊图书发行工作规范有序,把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图书报刊推荐给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优秀的图书报刊陶冶学生的情操,坚决杜绝那些品质低劣、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不良书刊进入校园。同时,开展中小学教辅读物专项治理活动,规范发行渠道。教体局多个科室联动,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的方式,多次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学校随时进行重点检查。在2023年投入500万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投入600余万元,为各学校购置了课桌凳、微机、图书、空调、智慧黑板等急需教学设施,大力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沂水县校园阅读模式由“浅层次阅读”“碎片化阅读”向“深度阅读”“系统性阅读”转变,构建起“教师领航、学生深耕、家校共育”的阅读生态体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能。全县各类阅读活动异彩纷呈。据统计,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培训5000余人次、师生阅读活动3100多场、家校亲子共读活动500余场,90万余人次参与。《山东沂水: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构建“家校社”阅读大生态》被人民网选用,充分展示了沂水县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做法。

作者:陶延军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做实做深三项工作 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临沭县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服务保障有力、安全底线全面夯实”3个方面做文章、求实 ...

08-04 09:1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费县加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师资建设、管理保障—— 做好幼教惠民“加法”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位于山东省沂蒙革命老区的费县,成功跻身其中。

08-04 10:07中国教育报

阳光运动点亮健康童 ——临沂市兰山区区直第二幼儿园走出特色育人路

在临沂市兰山区区直第二幼儿园,孩子们每天都能尽情地奔跑、攀爬、嬉戏,脸上洋溢着健康自信的笑容。10余年来,该园坚守“向阳 ...

08-05 16:0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