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炼”百校,TA如何“点石成金”?
发布时间:2024-11-04 09:13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巩悦悦、王文彬 A+A-
-分享-

  还记得十年前,山东基础教育领域那个“大动作”吗?

  山东师范大学整合旗下附中、附小等教育资源,成立了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

  时间转瞬,如今,它十岁了!

  十年间,从“名校+新校”的携手并进,到“名校+弱校”的精准帮扶,再到“名校+农校”“名校+民校”的多元融合,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依托山师科研成果和基础教育优势资源,打造了100余所具有山师特质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秉持着“为学校留下一种带不走的力量”的理念,这艘由师范高校驶出的基础教育品牌让百余所中小学变身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百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到农村去,到城乡接合部去,到城市薄弱地区去,坚持集团教育走与城市化相反的道路。”这是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一以贯之的行动方针。

  从成立附小联盟到发展基础教育集团,深谙学校发展之道的集团总校长苗禾鸣提出了,通过三至六年的帮扶,为合作学校留下一种带不走的力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州经济开发区太阳城学校成为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成立后首个合作学校。

  作为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太阳城学校在建成之初,也曾面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然而,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强力支持下,这一切迎来了转机。2014年7月22日,随着合作协议的正式签署,太阳城学校踏上了蜕变之旅。

  被集团选派到太阳城学校的校长李新征,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携同集团选派的管理团队一起,结合山师附中、附小的教育理念,研究制定了太阳城学校的办学方案,确定了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突破口,由学科带头人牵头的“任务单达标”教学改革尝试。

  变化是看得见的。改革带来的新气象,不仅改变了学生的面貌,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为教师成长注入了新的生机。

  六年合作期满后,这所学校以看得见的成绩交上了一份圆梦的答卷。

  时间来到2021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英才学校正式投用。这所12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是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在潍坊的首个教育合作项目。

  当地主动慕名相请,希望借助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为这所农村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你以未来相托,我必全力以赴。”对于当地的真诚相邀,苗禾鸣和集团给出了坚定的承诺。而重任落到了年轻校长尚杨肩上。

  “集团的新建校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这是苗禾鸣的嘱托,尚杨记住了这句话。

  为帮助学校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尚杨和集团派驻团队一起研究办学方案,思考校园文化建设,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最终确定以教育国际化为突破口,“办适合生命成长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运用“七有少年”等评价手段,构建起个性化课程体系,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不到两年时间,尚杨就带领从四面八方聚合而来的新教师们,让这所新建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学生喜爱和家长认可,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就这样,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成立后,分校办了一所又一所,但“到农村去、到城乡接合部去、到城市教育的薄弱地区去”始终是集团一以贯之的行动方针。而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服务的100多所学校中,有90%以上是在农村或城乡接合部。

  截至目前,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已创办100余所合作校和项目支持校,覆盖省内12地市,辐射海南、广东、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惠及学生超过15万人。同时,还与四大洲40余所学校签约结为友好学校,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教育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均衡之路背后的先进理念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十年砥砺奋进,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实现了从规模与数量上的“裂变”到文化与内涵上的“聚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矛盾聚集之下,均衡之路应该怎么走?苗禾鸣认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

  自2014年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成立以来,来自省内外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到访者络绎不绝,都希望通过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合作,带动当地学校的快速发展,这也体现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在苗禾鸣看来,集团的成立,远不止于扩大优势教育资源,也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冲击。尤其是集团在办学体系、教育质量、改革创新三大领域内不拘一格,求新求变,同时稳扎稳打,促进合作校不断获得实质性提升,这正是对其成立意义的生动诠释。

  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诞生之初,便对原来附属中小学所创立的学校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同时,对用人机制进行了大胆革新,采取“集团聘、学校用”的灵活聘任方式,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集团人”,根据学科、编制需求灵活调配,有效盘活了教师队伍资源。

  据苗禾鸣介绍,合作办学只是集团发展的第一层次,将来要将教育集团打造成校长、名师的“资源库”,成为课程“资源库”,帮助更多学校进行课程设计或管理团队打造,提供优质的教育咨询和培训。

以“经营”理念来管理学校

  当前,公办学校主要依赖上级财政拨款,且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全面管理。校长们常忙于应对会议、检查与评比,忽视了对市场的调查、分析与应对。这导致学校面临教育拨款有限、财务赤字、师资分配不尽人意、优秀师资流失等诸多挑战。

  针对这一现状,苗禾鸣提出,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应打破“重管理轻经营”的思想,从传统的办学理念中走出来,以经营的理念来管理学校,用教育经营学理论指导教育管理行为,既要把握教育规律,又要把握经济规律,构建适合学校教育发展的经营模式。

  苗禾鸣认为,“管理学校”侧重于内部业务的组织、计划、实施控制等环节,而“经营学校”则是运用市场机制对学校资源及智力成本等进行重组运营,通过公司化运作和服务化经营,形成学校建设、开发、管理新格局,实现学校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增值。

  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成立十周年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与会者参观了解集团教育教学成果和发展历程

  那么,该如何用“经营”的理念来管理学校?

  “确立服务意识是经营学校的思想前提。我们应当明确学生不是管理对象,而是服务对象,这种服务要着眼于学生发展。”苗禾鸣表示,校长不仅要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品牌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学校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在苗禾鸣看来,讲究成本运营是经营学校的经济基础。校长应当熟悉掌握学校现有资源状况,学会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在师资开发、学生质量和资源输出等方面获得最大回报。

  为更好地经营学校,苗禾鸣还报考了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投入专业学习中。苗禾鸣说:“当领导决定由我负责筹建成立基础教育集团的时候,我把自己多年经营学校的实践经验与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了集团办学实践中。”

  作为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对外合作的责任单位,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坚持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基本思路,目前已经实现了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集团。

  展望未来,苗禾鸣表示:“我们还要继续提高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黏合度,努力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目前,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正在努力向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品牌坚定地迈进。

  “我们要高举实验性和示范性这两面大旗,不断为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方案。”这是集团未来十年的奋斗目标。

作者:巩悦悦、王文彬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