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沂蒙抗日第一枪的老校长——米栻民
发布时间:2021-07-16 16:46 来源:临沂教育发布 A+A-
-分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山东教育系统开展了
“红色教育 百年记忆”
红色教育在身边大型寻访打卡活动



图片


我们将走进山东各级各类学校
打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


今日打卡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七实验小学兴水路校区


图片

      米栻民(1897-1954年),临沂市平邑县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31-1938年,1948-1949年,两次担任平邑高级小学(现临沂市平邑县第七实验小学兴水路校区)校长。

打响沂蒙抗日第一枪

1938年,日军入侵平邑,当行进到八埠庄村东侧的石垃子时,一声枪响划破了冬日的宁静,四周的山岗上突然冒出一群农民打扮的战士,他们端着土枪土炮向日军发起进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便是打响了沂蒙抗日第一枪的“八埠庄伏击战”,指挥这场战斗的正是平邑县著名抗日英雄、平邑高级小学校长米栻民。事后,在召开的庆功大会上,米栻民获赠木匾一块,上书“允文允武,费泗干城,勇扫敌氛。”八埠庄伏击战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沂蒙人民抗日的决心,《中央日报》为此发表了《米栻民部阻击日军于八埠庄》的消息。

图片

▲米栻民打响沂蒙抗日第一枪


胸怀热血丹心护国宝

 “允文允武”是对米栻民一生最好的概括,他在担任平邑高级小学校长期间,不但自己捐献物料建学校,1932年,还主持将平邑县八埠顶的3座汉代石阙移置到学校院内,悉心看护,使这一国家级珍贵文物避免了战火的毁损,在校园内安然69载,直到2001年,为更好地保护汉阙,才将其移至平邑县博物馆保存。米栻民后调任曲阜,工作期间他发动群众征集各种文物183件,使诸多国宝级文物得以保存。

图片

▲2001年,为更好地保护汉阙,将其移至平邑县博物馆进行保护

图片

▲现保存在平邑县博物馆的汉阙

图片

▲师生探访汉阙

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

对于日伪军的威逼利诱和劝降,米栻民毫不动摇,土匪刘桂棠也曾绑架他的妻子,意欲逼他入伙,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他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39年,他率部接受八路军改编,从此踏上革命的道路。1951年,米栻民如愿以偿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更加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中,被同志们称为“闲不下的人”。1954年,由于长期带病工作,积劳成疾,米栻民在任上不幸与世长辞,时年57岁。为了表彰米栻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贡献,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图片

弘扬沂蒙精神代代传

如今,米栻民两次担任校长的平邑县高级小学,现在更名为平邑县第七实验小学兴水路校区,校名几经更迭,但这所百年老校的师生们从未忘记曾经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在沂蒙精神的熏陶下,他们将五星红旗高高扬起,一同唱响“不忘初心,永远跟着共产党前行”的动人旋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征程中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将历史的丰碑映出新时代的光芒。

图片

图片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