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教育系统开展了“红色教育 百年记忆”红色教育在身边大型寻访打卡活动。
今日打卡——鲁东大学
鲁东大学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
百年红色记忆,光照师生成长。跟随时光的记忆,我们走进鲁东大学校史馆,去重温鲁东大学前身——胶东公学的那一段火红岁月……
省立胶东公学校门
胶东公学校徽校歌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是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困难时期,也是中国人民能否坚持抗战最终战胜敌人的极其关键的时刻。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抵烟台发动和指挥了“第三次鲁东作战”。他们采用“拉网合围”“分进合击”“梳篦式”等战术,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分区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胶东公学的师生们,随着日军扫荡的逼近,东迁到文登、荣成一带,化整为零,疏散到群众家中,坚持反“扫荡”。
12月6日,日寇窜至荣成东部,合围了崂山地区小落村。胶东公学的教师迟剑敏同志,他的一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时行军总骑一匹骡子。这次敌人扫荡,他不能同大家一起行动,在海边一条小船下藏着,不幸被敌人发现,也被围在其中。
日寇把被围的男女老少,赶到神道村海边的一块空地集中,让他们说出村中的八路。见无人吭声,就从人群中拖出3个人,打死1人,打残两人。当第4个人被拖出时,迟剑敏再也忍不住了,从容不迫地走出来,大喊一声:“不要残害老百姓,我是八路军!”
几个鬼子端着枪围上来,问:“八路的,什么的干活?”本是文人且身有残疾的迟剑敏说:“扛大枪,打鬼子。”鬼子把迟剑敏的双手捆住,拴在马上,打马狂奔,至数里外的小落村时,鬼子下马一看,见他还活着,遂拔出刀,朝他脖子砍去。迟剑敏疼得在麦地里直打滚,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鬼子走后,小落村的群众含泪去收尸时,见迟剑敏烈士被拖得身上没有一处好地方,10个手指深深地扎进冻土里,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怎么抚也合不上。“扫荡”过后,同学们又集中起来,开始上课学习,可是迟剑敏老师再回不来了。
胶东公学参军学生
九十载春秋,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红色基因、文学基因相融而生,鲁东大学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崛起……历史的烟云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散,但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牺牲一切、包括宝贵生命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胶东公学历史陈列馆
胶东公学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培养学生最多的一所红色学校,书写了战争年代发展新型革命教育的历史,成就了一段火线办学的传奇。让我们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勇攀知识高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接续奋斗。
编辑: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