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随着SC8068航班从湖南省张家界飞抵济南,2020泉城义工湘西人才支援志愿服务团,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东西部精准扶贫人才支援志愿服务工作,返回济南。
“怀念湘西的一山一水,回来的路上忍不住抹了两次眼泪。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回支教学校看看。”“做志愿者帮助别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这次作为泉城义工来到湘西,让我感受到了更加特别的意义。”面对记者的采访,来自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代梦姗和来自济南职业学院的彭元闯分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两个人简短的几句话,中间却隐去了在湘西一个月的支教 “故事”。
2所高校,累计派出246名支教志愿者
“志愿者们克服语言沟通障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种种困难因素,兢兢业业工作,全心全意为湘西孩子们付出,把济南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先进理念传播到了湘西各界,让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深入湘西群众,也为济南湘西一家亲增添了更加温馨暖心的联系与纽带。” 济南市发改委对口支援办主任杨兴才表示。
作为参与本次志愿活动的骨干力量,济南职业学院和济南幼高专志愿者代表的专业性和专注度赢得了当地七县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在欢迎会现场,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春光,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武善欣等学校领导专程赶到机场,迎接学校支教师生凯旋。
在湘西的这一个多月内,这些泉城义工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留下了一串串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济南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学院的9名男生帮湘西学校组建了建校以来第一支校园国旗护卫队,他们牺牲午休时间,从踢正步开始教起,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地带孩子们练习;同样来自济南职业学院的彭元闯背上一把吉他去支教,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超级英雄;来自济南幼高专学前教育学院的代梦珊和韩伊萌经过山路十八弯,来到大山深处,用满腔热情浇灌幼儿园的小花朵们;李政霖是年龄最小的一名志愿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是带着病中母亲的嘱托来到大山深处支教的……
王春光表示,发挥专业特色、服务社会发展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为此,学校打造了“济职义工”“蓝天服务”“阳光志愿服务”“小葵花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3年间,学校共有94名师生参与到东西部精准扶贫人才支援志愿服务工作之中,每一名志愿者都是层层选拔而来。以今年为例,42名志愿者是从1000名报名者中优中选优而来。“只有优中选优,才能更好的将济南教育的好做法带到当地,也能够更好地催动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和助人为乐精神的养成。”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湘西支教活动,近三年来,全校共有152名师生通过泉城义工平台参与了湘西支教活动。”济南幼高专党委委员、副校长崔建表示,支教工作意义重大,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还将学生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用生动的方式培育了家国情怀,“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能明显感受出学生的成长变化。他们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普遍变得更强了。”
3年时间,400余名泉城义工奔赴湘西
本次101位志愿者由济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济南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济南泉城义工志愿服务中心在全市招募而来。他们中有连续三年出征湘西、有着40年教龄的高级教师李昌海、卢金驰,也有第二次开赴湘西的志愿者,还有70后“现役”教师和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
对于泉城义工的辛勤付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周鸿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101位泉城义工老师到湘西去进行精准扶贫人才支援,真正体现了“展我所长 尽我所能 倾我热情 回报社会”的泉城义工精神,在湘西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泉城义工支教志愿者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了志愿服务精准扶贫绚丽多彩的一页。
据介绍,自2016年济南市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结成对口帮扶城市以来,作为济南市志愿服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志愿服务组织——泉城义工,针对湘西州教育、医疗条件落后等情况,积极开展了支医支教等扶贫志愿服务工作。三年来,400多名泉城义工分8批奔赴湘西,开展了支医支教支农等志愿服务,直接向湘西捐赠现金64万余元,通过消费扶贫销售湘西农特产品500多万元,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培训湘西州贫困人口1000多人次。
作者:范开云 张一
编辑:冀春鑫
9月2日,由济阳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青少年“红色教育季”主题活动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