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济南 > 正文
济南高新区:校长论坛“辣味”足
发布时间:2023-01-27 14:4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怀旭 A+A-
-分享-

  “发言不要穿靴戴帽,请你直接说问题。”1月11日,济南高新区第七期校长论坛中,区发展保障部副部长高一鸣拿起话筒提醒着台上的一名校长。

  当记者笑着问高一鸣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召开校长论坛就是奔着真正解决问题来的,不是搞花架子、玩虚圈套。如果发言中没有反思的内容,没有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只看到成绩,看不到问题和不足,不能做到务实、管用,这样的发言还有什么必要?我对每名校长的发言都会现场点评。这样做可能会让个别校长感到难堪,但是校长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干点实实在在的真教育,拒绝‘躺平’,拒绝平庸!”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教育部门坚持以学习的姿态迎着问题前进,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实施以“区管校聘”、全员聘任制和KPI考核评价为主要内涵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焕发出全区教育管理者、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探索出“三自教育”“导学用大课堂”“家校社共育机制”等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创新成果,教育质量实现从全市倒数第一到遥遥领先的飞跃。高新区教育工作跨入济南市先进行列,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迅速攀升。

  以问题为导向,向管理要效益,正是济南高新区教育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关键一招”。本次校长论坛主要议题就是对2022 年“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进行总结,对即将启动的2023 年“教学模式建设年”交流探讨、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召开论坛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绝不是贪大求洋,绝不能粉饰太平,绝不做无用之功。”作为高新区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一鸣一再强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名优教师和校长,是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济南高新区牵手知名教育智库,去年起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做好全员通识培训、分类分层专项培训,重点对首批200余名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等名师候选人进行培训培养,并成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每个工作室配备1名高水平指导专家。全区名优教师队伍迅速壮大,目前已拥有5名齐鲁名校长、5名齐鲁名师、13名山东省特级教师和一批济南名师、济南市教学能手,有各类区级名师100多名。

  高一鸣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某教师因为工作原因被调到外地,一名学生70岁的爷爷特地给教师写了一封2000多字的感谢信。“读着这封信,我也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当校长光靠勤奋不行,还应该有智慧、有温情,用爱传递爱。在济南高新区,很多校长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把家长变成自己的‘粉丝’,实现了让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的目标。”高一鸣说。

  “学习到了其他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对我们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清醒认识。回去后,我们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推出整改措施,针对问题发力。”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侯斌说,参加此次论坛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沉湎于过去的光环和荣耀。受疫情影响,该校很长时间没有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了,春节开学后将第一时间组织开放日活动,让更多的家长爱上学校,促进家校合作。

  通过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好“双减”政策,实现增效减负,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是近期济南高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两天听了30名校长的发言,我很受感动和启发。作为一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我将以时不我待的思想和行动投入工作中。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到2025年,济南高新区将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区域教育发展体系,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目标。”高一鸣满怀信心地说。(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胡怀旭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济南槐荫青少年的“红色印记”之旅

暑假中,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槐荫青少年们绘制了20余条多彩暑期研学实践路线。接下来,请跟随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的青少年 ...

08-01 15:15济南槐荫教育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脚步与诵读中活起来

 盛夏时节,一场跨越鲁、豫、皖三省的文化探寻之旅落下帷幕。平阴县教体局组织开展了“读着《道德经》进鹿邑”暑期综合性社会实 ...

08-04 09:4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第十届济南“半岛杯”珠算文化精英荟在山东交通学院举行

 近日,第十届济南“半岛杯”珠算文化精英荟在山东交通学院举行。来自韩国、俄罗斯、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4个国家,以及江苏、 ...

08-05 09:54中国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