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济南 > 正文
济南市市中区教师成长基地落成
发布时间:2023-10-26 10:41 来源: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作者:董国华 A+A-
-分享-

  教师心理关爱驿站、学习科学实验室、“经纬拾光”市中教育档案馆、400座多功能报告厅……作为送给全区教师的一份大礼,10月25日,济南市市中区教师成长基地正式落成。当天同步启动了市中区第三届品质教育学术节和市中教育“经纬三名工程”。

  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处级以上干部、相关科室负责人、区教体系统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校(园)长,市中教育“经纬三名工程”人选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济南市市中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王书信在致辞中表示,市中区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职业”指示精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聚合全区之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此次教师成长基地的落成非常好地梳理和提炼了市中教育精神,诠释了“市中教育为什么好、市中教师为什么行、市中学子为什么能”的深层内涵。

  学习科学成长中心代言人纪冬、“双新”课程创生学院代言人孟晓健、“银龄”教师工作坊代言人烟文英、市中区名校长工作室代言人阎莉、集团化办学研究中心代言人曹燕玲、教师心理关爱驿站代言人王臻分别推介了工作坊的工作构想和未来规划。

  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亮发布了第三届品质教育学术节品牌项目。本届学术节主题是“学为人师,树人有道”。“学为人师”旨在引领每一位市中教育人面向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做好新时代大先生;“树人有道”旨在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锤炼教师育人基本功,为此,本次学术节在为期8周时间里,聚焦教育发展重大课题,规划37个专题研讨项目,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50余人,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预期受益教师将超过8600余人次。“经纬三名”工程启动、济南市“全环境育人”现场会、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省幼小衔接实验区成果分享论坛等焦点活动将成为市中品质教育守正创新,强师强教的关键推动力。

  市中区教体局遴选确定了100名“名师”培养工程人选,10名“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30名“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人选。市中区功勋校长、齐鲁名师、齐鲁名班主任为“经纬工程人选”真切的寄语。

  南上山街小学党总支书记王红林从跳出教育看待教育、强基赋能发展教育、均衡提质做优教育、守正创新做强教育四个方面,向新当选的“经纬名校长”提出希望和建议。

  舜耕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窦成华寄语“经纬名班主任”,以仁爱之心乐教爱生、以求实创新躬耕教坛、以实干担当践行使命,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实验初中语文教师陈万太寄语“经纬名师”:扎根课堂,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聚焦课题,做潜心思考的研究者;探索课程,做课程改革的先行者;立德树人,做市中教育的师之大者!

  经驿幼儿园园长王倩寄语“经纬名师”,希望大家以此为荣,以此为责,努力做有温度、有态度、有高度的教育,继续在市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市中优秀青年教师代表朗诵原创赋:《市中教育青年说》

  济南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辉用三个“首屈一指”肯定了市中区教师成长基地的落成——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以区县为单位建立教师成长基地的,市中区首屈一指;以区县为单位全面梳理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并建立档案馆的,市中区首屈一指;以区县为单位持续开展品质教育学术节的,市中区首屈一指。

  方辉表示,市中教育在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经验、有创新、有实效。他同时提出了三点希望:用足用好教师成长基地,研发高品质的人才培养课程,培养一流教育人才;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变革的时代要求,形成典型经验,发挥示范一方、影响全国的引领作用;“三名”人选要深入思考“为何要名?何以成名?名后何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成长和发展。

作者:董国华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济南槐荫青少年的“红色印记”之旅

暑假中,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槐荫青少年们绘制了20余条多彩暑期研学实践路线。接下来,请跟随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的青少年 ...

08-01 15:15济南槐荫教育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脚步与诵读中活起来

 盛夏时节,一场跨越鲁、豫、皖三省的文化探寻之旅落下帷幕。平阴县教体局组织开展了“读着《道德经》进鹿邑”暑期综合性社会实 ...

08-04 09:4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第十届济南“半岛杯”珠算文化精英荟在山东交通学院举行

 近日,第十届济南“半岛杯”珠算文化精英荟在山东交通学院举行。来自韩国、俄罗斯、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4个国家,以及江苏、 ...

08-05 09:54中国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