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巧”导课
发布时间:2022-09-08 15:14 来源:菏泽市曹县楼庄镇中心小学作者:马玲叶 A+A-
-分享-

  课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小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萌发学习期待。但目前我们的课堂导入大多都是复习旧知后直接进入新知识的讲解,导课全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有时难免显得有些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被激发出来。而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导课则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课堂环境变得活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积极性。

  1. 音乐导入,在旋律中充分想象

  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喜好游玩的特性,而优美的音乐就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帮助他们很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伯牙鼓琴》、《月光曲》等课文都涉及到了音乐,新课导入时播放相应的乐曲,请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并分享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内在情感,还使学生理解了文章表达的情感。

  2. 视频导入,声像并茂调动情绪

  视频能鲜活多样地展示文本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将学生带入到文本观察和情境体验中。在讲授《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场景,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将知识与情感进行密切的关联。从画面有效链接到文本,新课自然开启。视频的直观效应直入作品关键,触碰学生内心深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倾向。

  3. 绘本导入,丰富思考空间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小学生也都喜欢绘本,先让学生回顾熟悉的绘本内容,借助绘本的图文信息,助推学生朗读其中的文字。《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以绘本的方式进行导入,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带着童真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学生在边看、边读、边想中理清思路,描绘画面,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意境。

  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分类形式和标准,从而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来源:菏泽市曹县楼庄镇中心小学)

作者:马玲叶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