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局部“教师热”而忽视师资结构的失衡
发布时间:2021-10-14 20:44 来源:大众网作者:孙华飞 A+A-
-分享-

  近日,“教师热”的话题再次引发舆论的持续热议。硕士起步,博士扎堆,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挤破头”地来应聘中小学教师。是教师岗位变得更“香”了吗?还是当前师资趋于饱和,已经内卷到如此程度?

  其实硕博士争当中小学教师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每年招聘旺季时都会被“热炒”一波,争论点通常是北上广深的几所中小学重点学校因招聘学历门槛高,竞争激烈,从而引发网友关于人才之用和义务教育的大讨论。

  事实上,硕博士“挤破头”当教师的现象只是发生在个别一线城市的特殊案例,并不能广泛代表教育行业现状。而抛开大材小用和人尽其才之争,应聘者更看重的则是学校给出的优渥待遇:高年薪、有编制、提供宿舍、解决孩子上学、有寒暑假期......对想在一线城市落脚的名校硕博毕业生而言,实在是诱惑力十足。

  不过“教师热”也并非假象。近年来,随着待遇保障的不断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成为不少名校毕业生择业的优先之选。而且在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也正满足了行业所需。只是,这种“教师热”只是局部“热”,大都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一、二线城市的重点中小学。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乡村教师的招聘中,“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虽然我国当前的教师总量供给充足,参加教师入职和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在不断攀升,但师资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仍旧存在。除地域失衡外,高中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及部分学科的师资依然短缺,甚至在偏远山区学校会出现一个老师教全科的情况。

  当一线城市的学校已经对教师进行优中选优的时候,在欠发达地区还面临无师可招的情况,即便是三、四线城市,对于优秀教师依旧是求贤若渴。因此,与其我们将目光放在几所一线名校招聘会上,来关心硕博士是否大材小用,不如多关注当下的师资配置问题,进而呼吁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师资结构性失衡引起足够重视,争取多一些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以尽力弥合渐渐拉大的“教育鸿沟”。(来源:大众网)

作者:孙华飞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小饼如嚼月,最抚学子心

10月6日这一天,是中秋节,也在国庆假期,两节上演“喜相逢”。当中秋的月明遇上国庆欢腾,今年的十一必定是阖家欢乐,举国同 ...

10-05 10:33山东教育新闻网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培育新时代齐鲁“大先生”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10-09 10: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三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 ...

10-10 10: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