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规划 走好考研路
发布时间:2022-03-02 19:40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唐冉 A+A-
-分享-

2022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已陆续放榜。据有关机构统计,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创下457万的新高,比2021年增长约80万。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实现了从十几万人到110多万人的突破。与之相应的是,录取人数逐年升高,盲目考研、考研焦虑等现象也有所增加。对此,破题的关键在于全社会树立科学理性的考研观。

找准专业定位,需要避免“一窝蜂效应”。从历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发现,近年来,研究生招生的增量范围主要倾向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相关学科,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名校的热门专业,往往会出现高分扎堆现象,导致复试分数线水涨船高,相应的淘汰率也很高。

究其原因,除了对热门专业有兴趣、本科在对应专业钻研并有沉淀的考生之外,还有部分考生出于功利性择业目的,不惜跨专业随波逐流选择热门专业。由于缺少足够的兴趣,考生往往会中途出现学习困难甚至辍学等结果。考生如果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应找到符合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价值追求的理想专业。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越学越深入,逐渐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科学规划人生,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生涯教育一体化建设方式。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考研热”的背后,承载着很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焦虑,导致考生背负着诸多无形的压力。为破解此困境,国家层面出台了普职融合、终身教育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以推动全社会形成“职业无高低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文化氛围。顺应此趋势,全社会要转变成才观,打破唯学历的观念,全方位了解多种成才的方式和途径。学校要开展全学段各类型的生涯教育,推动考生科学确定人生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并按部就班落实规划,更好促进个人发展远景目标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形成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健康发展氛围。(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冉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