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呼唤更多实实在在的创新之举
发布时间:2022-12-21 16:3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井光进 A+A-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毋庸讳言,创新是一个团队、一所学校走向未来的根本保障。但谈创新易、抓创新难,实实在在、一以贯之地推进一项创新更是难上加难。创新不是不停出题目、不断喊号子、不停“翻烧饼”、不断做文章,而是要有实效,要基于各校的真实情况,扎实调研、认真分析、广泛研讨、找准路径。

对学校来说,创新力的评价至关重要,应突出长期形成、慢慢积累的过程,而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强求学校过度创新,给学校创新下指标、定路线图、定任务书、定时间表。一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机制制度创新,尽管从外表看上去可能不那么光鲜,但是实用性很强,应当保留和延续。创新必须基于学校发展实际,创新的目标也要切合教职工和家长群体的实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首先应当追求“静”,在安静的状态下,提升学生身心素质。敲锣打鼓不是创新,不能将场面的热火朝天与创新联系在一起。

对于创新实践中产生的有意义的成果,不论大小都应加以积淀和推广,并形成制度予以落实。当前,部分学校存在的情况是,不断创新、不断涌现新的“成果”,但对于哪些是产生效益并加以延续的,哪些是创出来就撒手不管的,没有进行梳理和分析,缺少系统性的总结,缺少集成性、系统性的创新。这样就使学校和教师耗费大量精力,把创新当成了研发和生产过程,没有进入流通和使用过程,成为“唯创新”。对于有些过时的制度,应及时清理、废止。从一定程度上讲,勇于舍弃、敢于“做减法”也是一种创新。

当然,在尊重和鼓励创新的同时,不要忘记时刻给那些默默躬行的普通学校和教师点赞。从一所学校的角度来说,每个岗位都是不一样的平台,发展机会也是不一样的,不能在创新的要求上“齐步走”。例如,学校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创新就很难,政策的延续性和复杂性不可能随时随地创新,更多是严格按照制度政策来执行、落实,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在我们大张旗鼓地呼唤、表彰创新的同时,对那些在本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也不要忘了及时鼓励,让创新和奉献之间画上等号,让每个人都受到尊重。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井光进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