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提前学拼音跟不上小学节奏吗?
发布时间:2019-07-24 09:35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方方 A+A-
-分享-

暑假到来,不少“准小豆包”的父母都为孩子报了学前班,其中不少是冲着学拼音去的。在很多人看来,不提前学拼音开学后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这种担心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据了解,小学课程近年来有所调整,而在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各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的工作也推出了很多举措。《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所以,家长们可以放下焦虑。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进行了教学改进,而且统编的部版教材也调整了模块安排,孩子们进入一年级后会先学习一些“人”“口”“手”这样的简单常用汉字,之后才会接触拼音。

当然,全国各地的学校情况不尽相同。家长应根据学校的要求,尽量配合学校安排,才能确保孩子衔接阶段顺利渡过。

其实,与学习知识相比,一年级的老师们更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参与活动的情况如何,课后能否做到及时复习等等,这些才对孩子的发展更为重要。

家长可以尝试从三方面来帮助孩子完成幼小衔接。

首先,关注孩子的专注力时长。孩子在幼儿时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精力,如果得到适宜的引导,专注力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这是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很重要的因素。日常在家庭里,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的方式,观察孩子专注力持续的时间。比如,和孩子一起用积木搭建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或者以倾听及讲述故事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体育游戏等方式,了解他专注力的发展情况。不过,当孩子在专注做事情的时候,请避免打扰他们,比如不要喂水喂食物等,在需要的时候再介入活动。

其次,支持孩子探究能力的发展。孩子总喜欢提问“为什么”,父母碰到孩子的提问千万别着急,一定要耐心对待,并尝试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这个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是孩子探究能力发展的关键。这种探究能力,将有助于孩子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时正确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在生活中发展孩子对符号的敏感性。不论拼音也好,数字也罢,都是符号系统。孩子进入小学后,将要面临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游戏为主的活动走向以符号为媒介的学习。因此,引导孩子关注到生活中的符号,会让孩子在抽象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和具体事物建立联系,更符合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比如我们在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可引导孩子关注车牌,了解并比较不同车牌上的符号意义;可以了解动车及飞机上用符号代表的座位如何寻找等等。 


作者:方方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