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升学捷径”!改革让艺考回归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04 17: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袁飞 A+A-
-分享-

  担任历史剧的主演,却对故事发生的年代和背景“一无所知”;当被问及所饰演角色的感受时,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

  近日,部分演员由于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引发网友热议。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文艺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引发关注,恰恰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艺考”作为艺术人才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敲门砖,自然也是网友热议的话题。无独有偶,近来,多个省份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密集发布艺考改革方案,逐步提高了对艺考中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吸引了社会的关注。日前,我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发布了《山东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同样提出适当提高文化成绩要求。该方案指出,自2024年起,艺术类各专业类别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划定;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艺术类相应专业类别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

  这样的改革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在现有要求基础上,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为各省艺考改革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

  这一改革方向与当前社会上的艺考“热潮”有着密切关联。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艺考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部分家长和考生将其视为“升学捷径”。在片面观念的影响下,众多考生扎堆挤进艺考赛道,试图通过短平快的“应试速成”来提升专业课成绩,从而获取本科或名校通行证。这违背了艺考选拔艺术人才的初衷。

  艺考市场过热的背后,其实暗藏着诸多危机。一方面,较低的文化课成绩门槛让众多考生扎堆涌入,对真正热爱艺术、心怀艺术追求的考生而言并不公平;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存在艺术人才的市场需求和招生规模之间脱节的状况,部分艺术生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艺术类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艺术人才的浪费。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兴起,对原创型、复合型的艺术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以往不注重文化课成绩的艺术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和市场的要求。因此,着力提升艺考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更适应社会需要和公众期盼,已经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此次艺考改革既是给当前艺考“过热”现象的“降温”之举,又是对以往艺考不足的纠偏之策。除了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外,此次改革还涉及推进省级统考、严控校考范围等多个层面,但均指向一个目标,即构建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为广大艺术考生打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让艺考回归艺术人才选拔初心。

  对广大艺术考生而言,无须为此次艺考改革过分忧心。从整体来看,艺考的升学路径并没有变窄,录取机制的完善,反而能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考生脱颖而出。同时,通过艺考选拔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兼具的考生,有助于改变社会对艺考生的刻板印象,使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加适应社会需求,这对艺术考生的长远发展有所助益。

  总之,艺术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同样需要其他文化素养的支撑。此次改革的推进,有助于褪去浮躁,帮助艺考招生回归本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选拔培养更多心怀梦想、才学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原标题:科学选才让艺考回归本真)

作者:袁飞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