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办“升学宴”不可取
发布时间:2019-07-29 09:04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汪志 A+A-
-分享-

眼下高考录取工作已渐入佳境,不少家长在孩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孩子筹办“升学宴”。这几天,我陆续接到好几个电话和请柬吃“升学宴”的,其中有公职人员,不好发请柬,只能电话私下邀请。酒店是不能去了,届时化整为零,到一些偏僻的“农家院”分批宴请。不是公职人员的就大摇大摆发请柬,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为什么一些家长给子女大办“升学宴”之风屡禁不止呢?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以前收到的“高价饭票”太多,花出去的“银子”借机要收回来,否则就觉得“吃亏”了。二是眼下独生子女多,“金榜题名”对一个家庭来说可是件大事,不“热闹”一下有点不近人情。三是受“礼尚往来”传统思想影响,一些人收受了别人家的多次礼金后,总要找个机会还礼于对方。

这种“升学宴”不正之风从城市蔓延到了乡村,很多农家娃考上大学后也将“升学宴”移到了城市。笔者一位同事农村亲戚的“升学宴”就非常有派头,不仅大摆宴席近50桌,大宴宾客好几百人,还请来了乐队,可谓“高规格”。

“升学宴”之风带来的后果,是奢侈之风蔓延,相互攀比,浪费现象严重,同时也苦了普通老百姓,令很多家庭苦不堪言。“升学宴”每次礼金200—500元不等,甚至高达数千元,使很多家庭的支出大增,“财政”吃紧。一些人感叹说,以前赴宴只是传统的“婚丧嫁娶”,可眼下已蔓延到乔迁宴、生日宴、满月宴、周岁宴、升学宴等等,五花八门,令人生畏。

眼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和各部门都在狠刹大吃大吃之风,崇尚节约,各级纪检部门对公职人员“升学宴”中出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制定反制措施,予以杜绝。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办“升学宴”虽然属于个人行为,但影响很坏,不利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作者:汪志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