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评语”成为“批评之语”
发布时间:2023-11-13 11: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覃也 A+A-
-分享-

  日前,一位网友发帖 称,湖北某中学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写了一句具有侮辱性质的评语。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学生交上来的小测卷面上画满了红红的叉号,但比这更加触目惊心的是教师那句令人心寒的评语:“全班最差,你是孤儿吗?没人管吗?”发帖的网友质问道:“这样的评语居然出自一名学校教师之口吗?”

  很多教师都有过被错题连篇的作业气得崩溃的经历。教师面对的不只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执教的班级中也难免有一部分学困生。“同样是一名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就有人遥遥领先,有的人却错的题比对的还多?”很多教师会被这样一种诡辩思维困扰,导致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对那些学困生“另眼相看”了。对此,教师首先要摆正心态,尊重每名学生的成长规律,允许一部分学生逐渐进步、慢慢成长。小测的目的是让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在日常作业与小测中会暴露各种问题,如果得到正确引导,恰恰能成为他们进步成长的契机。如果学生一出现问题就遭到教师的责骂,那最终的结局则会是学生自暴自弃。

  再回到该事件中,这名教师的评语中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便是学生作业太差需要返工,也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就事论事展开批评,而不能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质疑学生家长。这样的评语不仅让这名教师斯文扫地,而且暴露了其德育能力的缺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我们虽大力提倡家校共育,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名学生背后都有懂教育、愿合作的家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捉襟见肘。如果该事件中的学生确实是因为其家长疏于照顾而导致成绩落后,那么教师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进行家访、协助学生解决具体困难。用粗暴的话语为难学生,不能换来学生的“浪子回头”;把一切教育问题的责任都推卸给家长,则是一名教师的失职。

  其实,不要小看寥寥数行的作业评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其对学生的积极意义也许会超出教师的想象。笔者曾经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一篇帖子,发帖的是一名语文教师。在帖子中,她展示了自己给学生作文写的评语。网友们对此纷纷称赞,表示自己感受到了这名教师字里行间的温暖与幽默。留言中有人说,自己上学时,教师要求他们每周写周记,她一开始总是敷衍地写完交上,但语文教师总是非常尽责地针对每篇周记的内容写评语,简单几句,却能引发她更加深入的思考。从此,她开始愈发用心地对待语文作业了。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时候,想要给予每个人单独指导确实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作业评语恰好为师生“一对一”的深度交流提供了绝佳的契机。一份有针对性、用心书写的作业评语,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进而真正对自己的作业内容进行反思。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覃也

编辑:白天

审核:袁林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