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5日,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
2023 年 2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这名22岁解放军战士的人生故事,为何如此深入人心?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为何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
向往——充满“幸福感”的雷锋
1960年,20岁的雷锋参军入伍后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每月的津贴除了交党费、买肥皂、理发和买书之外,全部存入银行。
存的钱准备干什么呢?不留姓名把钱寄给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的辽阳、寄给战友生病的父亲……雷锋曾在日记中说:“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人们对雷锋的赞誉。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说过,“雷锋不是大人物,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的可贵之处是心怀感恩,有大爱,把爱给大家,爱所有的人”。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故事中感受到,从他的日记中读出来,从他留给我们的影像中看得到。
比如,雷锋的照片总是微笑的,《雷锋日记》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满希望的,“幸福”二字出现了20多次。雷锋以踏实的品质、助人的热情、真诚的习惯、阳光的行动、高尚的道德,赢得了内心无与伦比的快乐,赢得了不同年代每个人的认同与尊重,赢得了真正的幸福感。
手握钢枪的雷锋
至今,雷锋的名字已定格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偶像。“雷锋”这个闪光的名字,已经化作一种精神、一组群像、一面旗帜,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标识。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超1.15亿国人通过网络投票,选出了278名“最美奋斗者”,雷锋名列其中。
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幸福是无限的。
幸福和快乐,人人向往。“学习雷锋的幸福感”,我们都值得拥有。
敬仰——永恒的雷锋精神
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一件件平凡事、日常事,彰显了高尚的人格,凝聚成伟大而崇高的雷锋精神。
何谓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通过雷锋言行、事迹表现出来的,以雷锋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为基本内涵的一种伟大精神。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雷锋曾在日记里写到:“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雷锋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
61年来,无数人学雷锋、树新风,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可以说,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已深深扎根人民心中,成为亿万中国人衡量生命价值、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尺,引领着人们向上向善、求真求美。
2021年9月,“雷锋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行动——学习雷锋好榜样
今天,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长盛不衰;《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嘹亮,响彻城市乡村、校园企业;学雷锋成为一种光荣和时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好人”,成为雷锋的代名词,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新的“雷锋”不断涌现。
年过八旬的李振华仍坚守在教育公益战线上
“布鞋校长”李振华献身沂蒙山区教育70余载,三尺讲台无怨无悔,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坚持每月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资助贫困学生,先后资助贫困生1.24万余人次,奖励优秀教师、学生5300余人次。据统计,这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累计捐款160余万元。
全国优秀教师、滨州市道德模范王世朋在家中打造“雷锋书屋”,面向青少年公益开放,并且常年义务为孩子们讲解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先后开展学雷锋道德模范人物宣讲活动上百次。
“山东好人”,潍坊昌邑市文山小学教师陆肖梅,连续十年默默资助一名困难学生,直到多年后,被资助的女孩才偶然得知,那个“好心人”就是自己的小学班主任。“做好事不留名”,陆肖梅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是雷锋精神最好的写照。
济南市新苑小学自1997年起组织全校师生坚持续写雷锋日记。通过“弯弯腰小队”“爱心奉献小队”等“学雷锋,见行动”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具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的雷锋式好少年。
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的山东财经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周楠,本科期间曾参军入伍历练、义务参加郑州特大暴雨救灾、到贵州山区中学支教,累计无偿献血5600毫升,合计参与志愿服务千余小时……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和群体,以实际行动不断为雷锋精神注入时代内涵,使这面旗帜迎风飘扬。
2023年3月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新时代学习弘扬雷锋精神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就在笔者撰写此文之际,在山东文化馆举办的《永恒的力量——新时代雷锋精神文化展》展厅里,前来观展的青少年早已络绎不绝,他们边听边记,边交流边沉思……
《永恒的力量——新时代雷锋精神文化展》展厅内,雷锋班第二十二任班长吴锡有向参观者宣讲雷锋精神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
今天,我们向雷锋学习,需要的不是高谈阔论,不是豪言壮语,不是纸上的阐释诠释,而是积极而自觉的具体行动,在平凡生活中努力发光。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需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
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我们的社会必定更加和谐美好。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于洪良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