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烟卡”游戏,是否应一“禁”了之?
发布时间:2024-04-12 09:17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张学矩 周玉森 A+A-
-分享-

  “萝卜刀”的风刚刚刮过,“烟卡”又成了很多小学生的“新宠”。

  最近,不少网友表示,一部分校园周边的食杂店和小超市里,“烟卡”特别受欢迎。

  但就像当时对萝卜刀的态度一样,“烟卡”也引发了不少人的质疑和担忧。有的人觉得这类卡片会给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以至于一些孩子沉迷其中,甚至脱离了游戏层面,将游戏演变为赌博。

  也有人认为,对于小学生拍“烟卡”就得“严卡”。无论“烟卡”是从烟盒上剪下来的还是仿制的,向未成年人销售是存在法律问题的。而且收集和赢“烟卡”的过程会助长他们的攀比心理。“烟卡”作为游戏道具会加深孩子对烟草品牌的认识,相当于培养潜在“烟民”。

  所谓“烟卡”,就是将烟盒外壳拆剪折叠成卡牌,玩法也很简单,孩子们用手掌拍击地面产生气流掀翻对方的“烟卡”,成功后,该“烟卡”就归自己所有。

  仔细看看孩子们玩“烟卡”时的神态,很多70、80后的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他们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游戏。

  想当年,他们也曾热衷于“拍纸牌”“拍卡片”。那时候,纸牌就是扑克牌,卡片则是当时流行的东西,有的是干脆面里的球星卡片,有的是《水浒传》里的好汉卡片;还有用烟盒或者其他包装纸壳叠成方块拍的。收集烟盒就跟集邮、集火花的爱好差不多。

  所以,作为从童年时代过来的人,对于孩子们那种好玩的心态应该有所理解。

  但现在,每到新鲜事物在孩子周围流行时,一些舆论立即开启“一级预警”,像防洪水猛兽一样,急于将其拒之门外。

  近年来,对于各种儿童游戏的限制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从之前的萝卜刀到现在的“烟卡”,似乎“禁”字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教育话题。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玩,孩子们的课余之外还能有什么乐趣呢?也就只能向网络靠拢了,这更是家长和社会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当新鲜事物在孩子们中间流行时,家长们不必过于惊慌。游戏本就是孩子们成长的必需品,不仅能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更还能开发智力。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禁止,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

  例如,学校可以列出一个“游戏白名单”,为孩子们提供健康、有益的游戏选择引导。就像读书需要书目推荐一样,游戏的“游目”也可以被学校和老师们推荐,哪些是好游戏,哪些是健康的游戏。这样,学生们在选择游戏时就能更加明确和放心。否则,孩子们课下旺盛的精力无处安放,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

  学校还应把游戏纳入到科学的顶层设计,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补充。可以挖掘学校体育活动资源,在校园里设置更多的健康游戏场景,不仅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文明健康的游戏活动,还能改变校园课间单调乏味的现状,营造良好的课间活动氛围。

临沂黄堰小学生利用操场上的游戏场玩游戏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为各年龄段的孩子们提供游戏指导,让他们能玩出花样,玩得科学,玩出精彩。

  另外,学科教师也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因“科”制宜地开发一些新颖的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目前我省很多小学低年级在期末考试中采用的“乐考”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些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辨别游戏的优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开发出更多有趣的新游戏。

  事实上,游戏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再好的游戏也有一些负面因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教育孩子们去玩,引导他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以拍“烟卡”为例,玩归玩儿,从垃圾桶里扒烟卡、从网上购买、虚荣攀比等不良现象,则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关注。

  出现了这些情况,切忌粗暴没收、直接撕毁,那样不仅会伤害孩子与大人、老师的感情,还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反而事与愿违。

  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向孩子及时普及吸烟的危害,制定诸如不攀比、不盲目、不过度等要求,在合理的制度框架范围内,让孩子玩耍。

  无论是手串、萝卜刀还是“烟卡”,我们需要警惕的并不是游戏的载体,而是超越了游戏之外的、有可能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危害的东西。鉴于此,学校和家长有责任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游戏选择和替代活动,让孩子在课余或居家时享受更多有趣又有益的童年时光。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张学矩 周玉森

编辑:袁琳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