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务进校园当建立常态化的监管体制机制
发布时间:2024-04-30 15:23 来源: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作者:张学炬 A+A-
-分享-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提出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系统摸排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制定准入标准,加强问题整改。二是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严控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建立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具体方案进行审核,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整合,严控活动范围和时长,提升进校园活动质量。四是通过监测、核查、通报等方式,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

  《通知》提出的四项重点任务,为整治进校园活动搭建起“四梁八柱”,提供了必要的遵循。

  聚焦进校园活动的各种事务,应提前做好摸底排查,明确进的标准,对标对表地加以整改。学校并非“孤岛”,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的支持,需把根须深深扎进社会的“土层”,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营养。而“进校园”就是一条重要的营养通道,不能禁,也禁不得。但也不能敞开大门,肆无忌惮、荒原跑马地进,而是需要做好规划,把“苍蝇”“蚊子”阻隔在校门之外。至于哪些该进,哪些不该进,需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明确好内容、范围,确保进之有道,进之有序,进之合理。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中心和重心,当严格控制进校园的各种活动,凡进必查,凡进必审,严把“进入关”。这就需要建立“进”的审批程序,确立白名单,便于社会事务进校园前进行对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确保进得有理,拒之有据,提高学校维护校园秩序的底气。

  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也可以使各种进校园活动有序进行。对于进校园的活动申请方而言,要在活动申报阶段把进校园的理由讲清楚、说充分,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同时,活动进校园后,也要严格控制活动范围,不可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此外,学校方面也要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引导,做到活动全程监管,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作者:张学炬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