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事务进校园进行靶向治理
发布时间:2024-05-17 15:01 来源: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作者:张学炬 A+A-
-分享-

  近日,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加重中小学教师负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该方案,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围绕“借用师资干扰教育教学的行为;未经审批乱入校园的问题;重复性进校园加重教师负担的问题;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进校园活动;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问题”等五个方面展开。

  近年来,不少社会事务打着各种旗号,频频进入校园,不仅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加剧了教育的内卷,成为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梗阻”。《方案》的出台,是对荒原跑马进校园的活动坚决说“不”,是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的科学治理、靶向治疗。

  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治理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确由谁治、如何治,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严格流程,打好组合拳;另一方面,要严格问责,严厉追责,对扰乱办学,不作为,乱作为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责任。同时,相关部门当进一步扎紧学校安静办学的防护网,为学校治校和教师执教创设安静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承担起主导责任,学校要承担主管责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其次,要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治理社会事务进校园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将工作常态化。随着当前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增多,社会事务进校园也会不断出现新形式,变换新花样,有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的打着“小手拉大手”的旗号,可谓防不胜防。因此,治理社会事务进校园要努力创新治理方式,使治理不断换挡升级,以防得住、治得好、能管用为目标。

  再次,就是对社会事务进校园进一步细化流程。各类进校园的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规矩开展,比如,相关活动在校园内的影响范围、活动时长、参与主体、参与人数等都必须提前明确好。同时,社会事务进校园之前一定要经过全面考量、审批。并且要确保谁批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做好全程监管,不能“大撒把”。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结束后,离校时也要规范流程、接受检查,办理出校手续,杜绝来去无序的现场出现。

作者:张学炬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