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臭水”风靡小孩圈,好奇心莫用偏
发布时间:2024-07-10 10:56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马晓晴 A+A-
-分享-

  儿童思维活跃,常对一些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索欲,进而创造出一些大人们无法理解的玩具或小游戏。今年风靡小孩圈的“养臭水”就是如此。

  “养臭水”?初见这三个字,多数人都会感到困惑。“臭水”是个啥?怎么还能“养”?为什么要养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当成年人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之前的烟卡、萝卜刀等流行玩具时,孩子间已经悄悄玩起了这种新型游戏。

  所谓“养臭水”,就是将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食物残渣、饮料(如苹果汁、可乐、牛奶)、药物(比如感冒药)、生物材料(例如唾液、腿毛)甚至是昆虫等,放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进行搅拌或摇晃,而后放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这些物质往往会释放难闻的气味,并因为容器内部的气体积聚过多而最终发生爆炸。

  对于“养臭水”,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觉得有些恶心,这到底有什么好玩儿的?

  然而,在孩子们眼中,这却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养臭水”可以被视为一种原始的化学实验。通过“养臭水”,孩子们可以观察不同物品在密闭环境下的变化和反应,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在一些“熊孩子”眼里,“养臭水”可不只是一种探索行为。毕竟当所有液体在一个瓶子里发酵,喷发是不可避免的结局。通过制作臭水,让臭味弥漫整个空间,以此达到搞笑或恶作剧的效果。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养臭水”现象的流行。

  此外,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孩子热衷于分享他们“养臭水”的经验。比如“配料表放这了,养了一个月已爆炸,响度不亚于大炮”;还有的钻研起“配方”,“第一天就要爆炸了是什么情况?”这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和模仿。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渲染,于是,“养臭水”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玩法。

网上分享的“养臭水”配料表

  与烟卡游戏、萝卜刀等不同,“养臭水”这种游戏活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臭水”的成分比较复杂,一旦发生爆炸,或者被误饮吸入,都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据报道,有“臭水”在教室里炸开后,导致教学电脑损坏、教室在一段时间臭得不能用,甚至还引起十几名同学恶心呕吐。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在“养臭水”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硫化氢、甲醛等多种有毒气体和液体化合物,会对孩子的口、鼻、眼、皮肤等产生刺激。过量吸入或触碰这些有毒气体和液体,还有可能造成头痛、晕眩、恶心、呕吐等中毒风险。同时,经过发酵后含有的细菌、霉菌等,通过接触或吸入传播,可能导致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多种健康问题。

  另外,“臭水”瓶子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包装瓶碎片还有很大的意外伤害风险。

  因此,专家提醒,一旦接触到“臭水”要及时处理,迅速用清水清洗,然后用酒精进行消毒,必要时就医治疗。

  “养臭水”不仅存在健康方面的隐患,背后还很可能涉及法律问题。

  有律师指出,如果炸开的“臭水”直接导致公私财物损失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有证据证明因为该“臭水”造成多人感染病毒或疾病,达到形成公共安全事件的程度,在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前提下,有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能,也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网上晒出的各种“养臭水

  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孩子们中间就会流行起一种新奇的游戏,“养臭水”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它驱动着孩子们去探索未知、学习新事物,学校和家长不应去扼杀这份探索的渴望。对于孩子间流行的事物、现象,家长们大可不必“唯恐避之不及”,我们要看到孩子们有求知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被认同的需要,可以转换思路给予孩子正向引导。

  就拿“养臭水”来说,学校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安全的实验环境,老师或家长可以规范指导孩子,在玩中适时教他们认识几种化学成分,了解化学爆炸的原理,让娱乐变成科学探索,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要注意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练,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则。或者通过科学实验、户外探索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探索环境。

  总之,好奇心应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力。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们如何在探索中保护自己和他人,引导孩子们正确表达好奇心,别把好奇心用“歪”了。

作者:马晓晴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开学季压岁钱怎么花,谁说了算?

压岁钱背后,是长辈的祝福,更是教育的契机。

03-03 15:38“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不用写论文,这类学生被允许“花式毕业”

工艺改进、产品设计等毕业设计成果的完成,同样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

03-03 15:4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托班新政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

近期,我省发布《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对幼儿园托班的班级规模、师幼比、教师配备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 ...

03-04 09: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